领会讲话精神 履行神圣使命
发布时间:2017-05-22 浏览次数:5409次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确立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支撑地位,赋予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神圣使命。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主力军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必须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担当伟大的使命,增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心,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宽广的世界眼光,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严守意识形态阵地。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强化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才能保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科研过程中,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感情上。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必须严格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自觉做到“三个坚持”,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二、坚持理论创新,提高学科水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动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对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进一步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我们现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无论是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国内实践的新发展,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亟需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解答。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弘扬理论创新精神,潜心理论研究,加强学术探讨与交流,真正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为了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我国要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的各种资源,实行联合作战,大力协同攻关,加强理论研究,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学研究方法创新,力争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要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国际交流的能力,争取话语权,积极传播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发展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三、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智库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体现在为现实服务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研究和总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揭示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满足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聚焦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重点加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对策研究,大力开展全球问题、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不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研究,以优秀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哲学社会科学只有研究回答好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实现自身的发展。要把研究回答重大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回答时代课题的作用。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正是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必须紧紧贴近的现实,它与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有许多重要课题需要我们下功夫去研究。我们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着眼于促进科学发展,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营养、动力和源泉,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善于把党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要把理论研究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推动重大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发挥智库作用,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法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坚持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的结晶,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支撑体系。因此,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夯实各民族共同道德基础,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要。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我们必须教育并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思想观念、落实到行动上。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高校履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责,引领文化发展,必须培养有文化的人才、做有文化的科学研究、从事有文化的社会服务。高校要精心统筹,创新思路,拓展国内外交流途径,健全合作体制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掌握世界文化的话语权,能提出引领国际发展方向的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坚持育人为本,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传承文明,咨政育人的功能,尤其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担负重要职责。当前,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是一项重大任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不仅要教好书、做好研究,而且要将自己定位为政工队伍的重要一员,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一神圣的职责。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育人、协同培养,不断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升师德素养和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教师要树立崇高的师德风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过知识传授尤其是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综上所述,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并践行党的方针政策,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把自身发展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去规划,把党和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朱启贵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