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经济学诺奖得主萨金特:美国用加征关税威胁别国是100年来的“老伎俩”
发布时间:2018-06-19
浏览次数:9799次
6月1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与财新传媒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金融发展论坛在沪举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原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纽约大学教授、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美国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前行长杰弗瑞·莱克(Jeffrey M. Lacker)以及高金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等专家参会并发言。6月16日,上观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
经济学诺奖得主萨金特:美国用加征关税威胁别国是100年来的“老伎俩”
北京时间6月15日晚间,美国政府公布了加征25%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总规模为包括“中国制造2025”在内的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其中,第一组关税涵盖约340亿美元的从中国进口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美国用加征关税威胁其他国家,以达到让其他国家降低关税的目的,是100年来惯用的‘老伎俩’。”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6月15日应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邀请来沪参加陆家嘴论坛时表示,“从理性预期的角度分析,我对最近美国的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依旧保持乐观态度。”
关税提高了,谁会受益?
“在经济学方面,我仍然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谈到近期美国的贸易和关税政策时,托马斯·萨金特谦虚地表示,所以我用学生学习的心态来看今天的关税问题。
在国际贸易的博弈中,任何国家都可以使用三个工具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第一,关税,即进口税。第二,补贴,即政府给自己国家的出口商品提供补贴。第三,贸易壁垒,即利用关税对进口商品的品类或数量进行限制。
一般而言,使用关税,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使用补贴,可以保护国内生产效率较低的企业或产业;使用贸易壁垒,可以用来报复、威胁其他国家,让其他国家不要提高关税。
“知道了工具和目的之后,我们就要思考,通过这些工具谁会受益?”托马斯·萨金特指出,企业、消费者、政府这三者都有可能。“在美国国内,总有一群人想要提高关税,一般都是生产效率不高的企业,他们不希望国外的商品跟自己竞争。但同时又有另外一群人想要降低关税,一般为经常将产品出口的企业或者是消费者,他们认为降低关税能促进贸易并使自己受益。”
作为经济学家,也作为消费者,托马斯·萨金特表示,他自己是不赞成加征关税的那一派:“但我只是受关税影响的其中一部分,企业、消费者、政府这三者对贸易政策制定者——国会和总统产生的影响力各不同。”
历史表明,美国加征关税是“老伎俩”
回顾美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其贸易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一直受到三方力量的影响而在不断变化中。
从1790年到1860年的70年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美国为了增加联邦政府的收入而一直实行高关税。
但从1861年开始到1933年,美国实行高关税的目的开始转变,不再是为了增加联邦政府收入,而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这时也开始限制进口。这时,美国的生产率逐渐提高,经济实力增强,开始从发展中国家变为发达国家,因此希望通过出口参与世界竞争,打破英国、德国等对世界市场的垄断。
于是,在二战以后,希望垄断市场并变得更强大的美国开始频繁使用“贸易壁垒”手段威胁他国,例如韩国、日本、欧洲各国,以打开更多的世界市场。“所以,在美国的驱动下,从在20世纪到现在,各国的关税都逐渐下降,贸易门槛越来越低,自由贸易成为趋势。”托马斯·萨金特指出,“这是美国历届总统都会使用的手段。这种手段极大地支持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推动美国到达现在的发展水平。”
世界贸易的未来应该依旧是乐观的
“所以,我从经济学理性预期角度判断,虽然美国现在的确开始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但我对未来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还是乐观的。”托马斯·萨金特反问,“谁最希望把关税作为威胁手段来吓唬别人?”“就是那些希望依旧在全球范围内做贸易的人。”
托马斯·萨金特还解释,美国国会和总统在现阶段做出加征关税决定还受到选举者的影响。“美国国会和总统其实并不是最终决策者,他们只像一个‘中间商’,传达的是选举者的意见。所以,从理性预期角度看,若要改变现在的结果,就需要让美国公民更清楚地知道加征关税的后果,并促使他们做出理智选择。”
托马斯·萨金特表示,特朗普政府会出尔反尔也是因为有很多不同声音可以影响美国的贸易政策。“看清了美国的历史,大家就会发现,美国的贸易政策还是非常连贯稳定的。所以对未来,我还是很乐观。”
原文链接:
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9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