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报】非常规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研讨会在沪举行
发布时间:2016-06-21 浏览次数:7402次

6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将与第一财经研究院携手举办“负利率、非常规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研讨会。韩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IL Houng Lee(李一衡),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东方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等专家就全球央行在如此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发挥货币政策的魔力展开巅峰对话。6月21日,《上海金融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非常规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研讨会在沪举行

近日,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第一财经研究院携手举办“负利率、非常规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全球央行在目前复杂经济环境下,如何发挥货币政策效应展开对话。

韩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IL Houng Lee(李一衡)指出,低利率或负利率将使投资者加速追逐风险资产,最终导致风险定价失衡、资本错配。李一衡表示,与过去不同,当前低利率或负利率反映的是实际利率的下降,而并不是因为高通胀(事实上全球面临通缩风险),这可能是因为宽松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传导效果出现了时滞。
  
李一衡认为,货币危机与货币是否可兑换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就世界上十个最大的新兴国家(包括中国)而言,在货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下,无论资本账户开放与否,其遇到货币危机或者是汇率危机的频率很低。而如果货币没有自由兑换性,但资本账户是开放的,就会倾向产生货币危机和外汇危机。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负利率或低利率出现的大背景,实际上是债务的大量积压。因此,只要发达国家债务负担大量积压,低利率和负利率的环境就很难改变。“如果负利率全面实施,将对整个银行商业模式会形成巨大冲击。”巴曙松表示。谈及负利率,日本央行可能是最为尴尬的一家央行,作为亚洲首个启用负利率的国家,日元不降反升、日股暴跌,与日本央行的初衷背道而驰。“可以说,日本的负利率政策已经失败。而根据美国经济学界的研究,这在美国的实际操作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指出。
  
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认为,收紧货币政策的前提,应该是通胀压力抬头,但近期数据均不支持通胀压力上行。“货币政策收紧会增加企业的偿债负担,也不利于去杠杆。”管涛表示,“如果没有明显的通胀压力以及资产泡沫风险,央行现在面临更大的挑战在于是不是进一步宽松?”
  
“尽管公众觉得生活成本很高,但在过去30年里,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年化增速为21%,而同期中国年化通胀率约5%,经济增长率约10%。与整个货币流动性投放相比,通胀增速并不算什么,在全球也是如此。”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
  
但与过去不同,如今在低通胀环境下,多国央行采取了负利率政策。“究其原因,中国或全球以前是短缺型经济,而现在变成了全面过剩的经济体。”邵宇表示,“利率之所以为负,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负债或者是资产来对匹配储蓄资金,即投资标的不能够产生足够、可持续的利润来回报投资人,所以才会进入没有需求或没有实际信贷需求的负利率环境。”

【原文链接】非常规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研讨会在沪举行



活动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