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我院MBA项目副主任徐国栋作客和讯演播室,分享SAIF MBA申请策略
发布时间:2011-06-22 浏览次数:5964次


编者按:日前,我院金融MBA 2012年的招生工作全面启动。6月17日,SAIF MBA项目副主任徐国栋老师应邀作客和讯演播室,就申请者普遍关心的“如何‘投资’合适的MBA项目”、“MBA的精英化教育”、“SAIF MBA的独特优势”等话题进行广泛探讨。该期视频专访节目《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徐国栋:通过MBA投资自己》于2011年6月21日在和讯网商学院首页频道进行播出。


MBA项目副主任徐国栋老师在和讯网演播室现场与网友分享观点

点击查看网络视频



文字实录:

和讯网:
各位和讯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华东演播室的节目。现在有人说,股市,股市不景气;楼市,楼市不景气。那么投资无门的情况下,还不如投资自己。今天我们就要跟大家聊一聊MBA的那点事。今天我们请到现场的嘉宾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MBA副主任徐国栋老师。徐主任,你好。

徐国栋: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和讯网:那么现在你觉得上MBA给学员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也许有人说上MBA就是为了拓展人脉,你是如何看待为什么要上MBA这件事情?

徐国栋:刚刚主持人提到读书是一个投资,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其实教育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投资,但是我们说一项投资仅仅是为了认识朋友,扩大人脉,我觉得有点片面。当然这个是读MBA当中一个收获之一。但是我个人认为MBA在国内也好、国外也好都是叫做专业教育,或者我们翻译成叫做职业教育,我们一提到职业教育,很多人认为像是中等职业教育或者高职,层次不是很高。但实际上MBA在我们国内是最早启动的一个硕士层面的一个职业学位的教育。职业学位他给人带来一份职业的前景跟发展。我相信很多的MBA申请者,尤其是名校MBA的申请者,肯定不仅仅是为了扩大人脉,更多的人是为了自己职业上更进一步的发展以及转型。

像SAIF的MBA,我们会有全日制和业余制的,全日制的很多人希望转到金融行业做,对于他们来讲业余制业上面的转型价值作用更加的明显。而业余制的学生,有非常多的比例是在金融行业工作的,或许是对他们是一个结交朋友的平台,但是现在根据统计兼职学员当中,他们入读MBA以后,转行或者是行业内从金融业的银行业转到券商基金的这种比例还是蛮高的。所以我更愿意说是为了获得一份职业,但这也是其中的目的之一了。刚刚你说的结交朋友、扩大人脉是之二,第三就是学知识,尤其是像我们高精的MBA是比较偏重于金融的,实际上无论是在招生过程当中还是在培养的环节当中,对于同学的学习能力都是比较看重的,因为我们培养的是一种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所以我觉得学知识应该也是MBA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

和讯网:你刚刚提到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日制,一种是业余制,你对于这两种形式,你能不能给学生一些建议呢?因为有些人对于全日制来说还是有一些望而却步的。

徐国栋:你说的对。实际上中国的MBA发展到今年,今年正好是20周年,91年的时候,国家批了9所最初的MBA院校,但是从最早的时候是一个业余制教育,后来在95、96年开办了全日制的教育,我本人是在02年读的MBA,读得是全日制,当时读全日制跟业余制的人一半一半,非常多的人还是希望能够读全日制去获得一份职业上面的突破。但是近几年存在这样的趋势,读全日制的申请者似乎变得越来越少了,很多的院校索性不招全日制了,但是我个人的建议是全日制对于个人的发展,尤其是转型上能够带来价值是最高的。因为像高金以及上海其他的名校全日制的MBA都会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我们高金是提供在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

那么申请人,包括对MBA有兴趣的考生,大家在选择全日制或者是业余制的时候,我个人觉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标准,很多人是抱着经济上的目的,是不是这两年脱产没有经济收入,压力会比较大,但是这个还是稍许短视了一些,因为MBA的投资是一个对人一生的职业投资,我个人感觉选择业余制只有一个甄选标准,就是你工作这两年,如果是读在职的话,边读书边工作的这两年,你的工作能不能对你下一步的职业目标起到直接促进的作用,如果能,那么我建议读在职不要放弃工作,如果没有什么促进的作用,仅仅是为了维持生计,因为读MBA我觉得读维持生计还谈不上,因为大家都有这一方面的储备,如果仅仅是为了赚钱这就不是一个主要的考虑。像现在上海MBA的项目,像是一线院校都会提供非常完备的奖、助、贷体系,有奖学金、助学金、贷款,高金也是有这三方面的一个服务,我们经常提到说,不会让我们的学生因为金融问题读不起书的。所以的话,我相信如果各位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还是抱有一种憧憬,希望转型,那么全日制对的帮助会更加大一些。

和讯网:之前大家对MBA有一个误解,MBA就是花了10万、20万去读这么一个东西,还不知道它有奖、助、贷这样的优惠政策。现在MBA有逐渐大众化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MBA项目,那大家会担心会不会含金量有所下降呢?到底应该大众化还是更加精英化一点呢?

徐国栋:你提出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现在很多学校都在纠结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大众化还是精英化。先说你刚刚提到奖助贷的体系,实际上刚才讲到教育是一个投资,我们经常也跟申请人有沟通,就像买车、买房,现在很多人买房、买车都是通过按揭的方式,教育也是一样,当然我们有奖学金,奖学金的安排毕竟是针对优秀的申请人。当然还有一种就是针对家庭经济的确面临一些困难会有助学金,但是主要的解决方案是助学贷款,就像其他的投资一样,不一定是用马上你口袋的钱来投资,可能是用你未来的钱来投资赚取更好的未来。

第二个你讲到大众化跟精英化的不同期待,我想说,目前中国的MBA已经获批体制内的院校是236所了,代表了的确在国内MBA有两个很大的趋势,一个是大众化,一个是同质化,大家搞得MBA都是一样,但是我想说的是,在上海的,我们一线院校的MBA,应该说我们还是坚持走自己的精英化的道路以及专业化的道路。高金的MBA,我们有一个叫做四化建设,当中提到两化就非常重要的,一个叫做精英化,一个叫专业化。专业化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我们是一个以金融为特色的MBA,因为要走差异化,推自己的专业特色跟别人的MBA课程本身的内核不一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提到精英化,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学生,因为所谓的精英还是大众,就是面对的人群,我们的学生从2010年开始,考入比入取考生的比例在整个华东地区甚至在国内都是名列前茅的,所以不同的院校可能发展MBA有不同的战略,但是作为我们来讲,我们的MBA战略非常的明晰,我们不是走同质化的这样一条道路,我们是走专业化,我们走的不是大众化的道路,我们走的是精英化,因为只有好的学生这个学院才会有更好的未来,学生是这个学校的主人翁。

刚才提到四化,除了精英化跟专业化之外,我们还强调国际化,国际化就是这个学院的师资方面都是海外归国的著名的金融学家,华裔为主,课程也是非常国际化的。

和讯网:能不能举一两个老教师?

徐国栋:比如(王江),王教授是全球华人经济学界包括金融学界提到王教授都是首屈一指的,有一个例子,大家知道每年在国内会办一个中国金融学的年会,通常这种年会,它的主席通常是有不同的学者轮流做庄的,但是自从这个年会开始办,王教授一直是这个年会的主席。我也听说在全球的华人、金融学界,应该有四个最牛的人,但是当中推一个最牛的,那无疑就是我们的王教授,他是我们的学术委员会的主席。比方说还有张春教授,他之前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副教务长,他是在美国的西北大学拿到博士学位,而且他是华人第一个在北美执教金融学的华人教授,也是第一个从北美回国全职执教的一个华裔金融学者。我想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可以通过网站或者是其他的宣传渠道来了解。

刚刚讲到国际化,学生本身要国际化,但是我们讲的学生的国际化,不是说生源比例要有多少海外的学生,因为毕竟上海高金建校的一个宗旨是为上海培养高端金融人才,现在很多院校提到国际化,就是说我们的国际生比例有多少,但是我们有一个理念,为什么要招国际生?实际上是为了国内的学生提供更国际化的一个学习的环境,所以我们有走出去的战略,很多的学生可以到海外的名校去交换学习,也有请进来,包括请海外名校的学生到高金来学习一个学期,给我们本土的学生提供更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最后一个叫做实务化,因为MBA是非常强调实践性的一个特色教育,很多的院校强调实物化,那比方说我的导师当中有多少人来自于业界的,有多少人有实践经验的,这些方面我们都非常的关注,但是我们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在亚洲领先的金融实验室,我们的学生在毕业之前,都要经过这个实验室的一个培养,因为我们说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溜溜,不能纸上谈兵,所以他们要在这个实验室当中要进行金融全真的交易,用真实的资金用真实的交易数据来做演练,所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操练机会。
  
和讯网:大家听了这么多,很感兴趣的是怎么样入学,他要通过什么样的考试,全日制和业余制考试难度是不是会有区别呢?

徐国栋:说到入学渠道我也是很多网友比较关注的,因为目前如果说在国内读MBA,我为大家总结一下,要想取得认可的学位,那么只有两条途径,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培训机构也打着MBA的旗号,其实那是培训的性质,如果要取得国家认可的学历学位的话,我觉得有两种渠道,一种最大的渠道是参加国内有一个叫做管理类专业学位全国联考,这个时间是在每年1月份考试,在前一年的10月份跟11月份报名,每年只有一次,这跟考研是一样的时间,但是考试的难度跟考研是不可同日而语,它没有考研那么难,它只考两科,一科是英语,一科是综合,综合当中包括了像是中学的数学、语文的写作、逻辑,说下来他是重在考能力,有点像是国内公务员的考试,他是考你的综合素质跟能力的。还有一种渠道是考GMAT,考GMAT很多的网友可能是希望去北美或者是欧洲去读国际上的商学院,但是我个人的感觉是说,如果你将来的职业落脚点在哪里,你可能就要选择在哪个地方去读书,因为这会提高人脉的资源,包括当地的职业发展服务,除非北非像是哈佛、诺顿等世界级的名校,还是值得去考虑,否则我觉得其实还是首选在国内,然后一线的商学院能够给你提供国际化、本土化的教育。

刚才提到的这两种渠道,高金是走以联考为主,GMAT成绩为辅的一条入学渠道,什么意思呢?全部的学生还是要经过全国联考,但是对于GMAT的考生有超过600分以上的成绩,我们有一个叫做联考的特别优惠的安排,他还是要考联考,但是只要达到国家东部线,什么叫东部线呢?就是在上海地区能够享受到的最低的一条线,实际上这个线对GMAT的考生可能不用花太多的功夫就可以达到的,因为毕竟联考越来越像GMAT了,主要的渠道就是这两条,因为MBA毕竟是一个专业化的教育,而不是以分数来入取的,他有很多面试跟背景评分方面的关注,所以我们现在要做提前的面试,在笔试之前就进行,所以非常建议各位网友如果关注高金或者是上海体内制一线院校的话,都可以参加和准备提前批的面试。

和讯网:先是提前批面试,再参加联考,之后还会不会有面试呢?

徐国栋:它有点像是高考的自主招生,高考自主招生,现在有北约、华约,院校先自己组织考试,但是我们MBA当中不是笔试,是面试和背景的打分,经过这两项的成绩表现,在笔试当中给到不同的分数线或者是加分,他有一定的优惠幅度,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做法,高金是只有一次面试机会,如果你选择了提前批面试,在复试当中的面试就没有必要再参加了。复试当中也有面试,是针对没有参加过提前批面试,我们有一个词比较形象叫做裸考,他没有加分的,他没有参加过,没有任何的优惠政策,是光光靠笔试成绩达现取得复试资格的,所以这部分人是需要在复试的时候面试的,但是对笔试的要求就比较高一点。所以我建议大家能参加还是参加提前批面试,每年有四次机会的。

和讯网:最后有请你介绍一下今年的招生政策和往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徐国栋:高金应该说第一届学生是08年,但是届学生不是自主招生,是交大有一个金融方向的MBA转交到学院来培养的,我们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是从10年开始的,那么从10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实行提前批的面试政策,应该说每年的政策都有一定的优化,为什么?这个政策在国内来讲也是属于摸索的阶段,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学院这样的政策每年在不断的优化。今年的政策跟往年有所不同,我们也总结了四大亮点,第一评估体系,以前是面试300分,背景评估100分,再加上笔试300分一共700分,今年总分变了,把背景评估的100分升到200分,其他部分不变,总共是800分,这样相对而言,把MBA申请者之前过往的大分升上来了,这样把申请过程当中偶然性因素降到最低,因为笔试和面试,虽然我们面试都是业界考官,有三个人组成,非常公正的,但是笔试当中也有发挥的问题,但是背景这一方面是他过往20、30年经历的汇总,所以这一方面更加能说明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光只看出身,所以这部分在800分当中只占25%的比例,但是他今年是增长上来了。

第二个我们的政策更加的简化了,去年是像A、B、C三条线,今年只有两条线,一条叫做复试线,一条叫拟录取线,而且拟录取线跟国家线是一致的,对于最优秀的那匹人只要通过面试,在笔试当中只要达到上海地区最低的这条线就可以录取了,其他人分别有三档加分,分别是30分、20分和10分,这个力度还是前所未有的,在他的笔试当中加30分,相当于综合当中有两道大题都不用做,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做还是要做的,力度很大。

第三我们其他的招生优惠,我们叫做不拘一格揽人才,在其他方面的招生优惠也是非常多的,比如针对全日制的申请人,他是直接面试的,包括GMAT CRE的申请人,包括持有像是CPA/CFA等等专业资质的申请人,除了直接面试都是有专业的加分,如果取得拟录取资格的话,是可以成绩被多保留一年,明年不参加提前面试也可以,到保留的一年。我们非常鼓励往年没有成功的,往年申请人参加考试辅导的申请人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最后一点,我们还是继续优化整个整个申请跟面试的流程,提高面试的精准性,以及整个过程的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我们的申请平台今年也变了,还有体现人性化服务的,在外地我们会办移动面试,不是他们来而是我们去面试当地的考生,包括在国庆节的时候我们会办秋令营,异地全日制考生的秋令营,把他们请到上海来,由我们来付费本身他们熟悉高金,以及参加高金的提前批面试,我想主要是刚才提的四个亮点,具体的内容各位网友可以到网站去做一个详细的关注。

和讯网:听上去非常的吸引人。今天也非常感谢徐主任做客和讯的演播室,也谢谢大家的收看。

徐国栋:谢谢各位网友。



活动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