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2
浏览次数:360次
10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高金)执行院长、会计学讲席教授程仕军出席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参与“可持续理念如何融入高等教育与未来人才培养体系”圆桌对话,分享了高金在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和产学研协同方面的探索与突破。
本场圆桌对话由高金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承办,香港理工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向东担任主持。参与讨论的其他嘉宾还包括:上海纽约大学创校常务副校长杰弗里·雷蒙(Prof.Jeffrey S Lehman),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雷荔傈,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褚驰恒,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颖等。
程仕军表示,作为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而生的国际化金融学院,高金目前聚焦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可持续金融三大战略方向,于国内高校中率先推出系统化的可持续金融课程体系,在相关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高金还联合各方力量共建可持续投资研究中心,并合作打造高端交流平台,自2024年起,已连续两年牵头发布《上海ESG发展报告》,持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上海样本与经验。同时,高金搭建的实践学习中心也融入可持续发展相关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案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高校如何参与产学研协作加强可持续发展领域人才培养,他认为关键在于打造兼具专业知识深度和跨领域知识广度的“T型人才”。他还建议高校应健全完善成果评估系统,提高对跨学科复合型师资的吸引力。
杰弗里·雷蒙表示,纽约大学在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校外资源,通过引入产业界和政府的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践建议并创造接触真实数据和项目的机会。其次,学校的核心特色在于其“全球联动性”。当今世界面临的公共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均是全球性课题,单一国家无法独自解决。因此,学校在设计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并培养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毕业时,他们已准备好融入这个多元世界,能够提出更综合的解决方案。
雷荔傈表示,完全赞同将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入教育体系的理念,并强调需要通过跨学科协作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挑战。她介绍说,南京大学正通过多学科融合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学校构建了涵盖学术培养、职业培训和跨学科板块的三阶段培养体系,通过这一教育模型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她指出,大学教育要为学生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20-30年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等新型挑战。
褚驰恒表示,浙江大学非常关注教育、研究和创新中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如何助力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学校集聚了来自于不同背景的学生和科学家,一起讨论和研究解决方案。当下学校希望能够培养出多学科背景的复合性人才,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来做短期研究,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穿行,与教授进行沟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案和方向。学校将利用好这种创新的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应对当下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王颖表示,当前高等教育在应对资源匮乏与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时,亟需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融合性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她认为,当前可持续教育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弥合学科间的鸿沟,如何系统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以及如何将可持续理念内化为学生的基本思维方式。为此,高等教育需要在多个层面进行创新探索。她分享了同济大学的两大重点举措:首先是从教师培养入手,通过系统培训提升教职员工的可持续思维与跨学科视野;其次,学校在课程体系规划上进行了前沿性布局,大力推进跨学科教育项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