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IFCII)在沪召开
发布时间:2023-06-08 浏览次数:2668次

2023年6月6至7日,以“创新驱动,协同融合”为主题的“2023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IFCII)”(以下简称“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在这场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主办、第一财经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以下简称“上海交大高金”)联合主办、上海农商银行协办的高峰论坛上,“创新”“协同”“融合”等关键词高频出现,七十余位与会嘉宾通过这些词来表达他们对中国社会责任投资未来发展路径的建议。

“十四五”规划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多位嘉宾认为,作为第一动力的“创新”运用在社会责任投资领域,主要体现在理念与实践的创新。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肖贵玉指出:“我国每年需要数万亿元的绿色投资,来促进环境治理、节能减排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社会责任投资理念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在发言中表示,希望用“可持续社会责任投资”的概念来阐释这个领域的创新性,“第一,可持续社会责任投资是面向未来的投资;第二,可持续社会责任投资需要融合发展。此概念的发展具备五个特点:实践走在概念前面,政府投资走在企业投资前面,国际走在国内企业前面,上市公司走在非上市公司前面以及绿色信贷走在其他金融工具前面。”

上海交大高金执行理事屠光绍强调了在理念推广基础上的实践的重要性。“我们建立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的基本定位不仅是推广社会责任投资理念,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责任投资的实践行动。既要聚焦投资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数据系统、披露标准、评价体系等)建设,也要重视市场主体的具体投资行为。这两者相互促进,社会责任投资的评级、度量等基础设施是投资行动的支撑,而投资主体践行社会责任投资的行动又能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导向。”

如果说创新驱动提供的强大的动力,那么融合,将会成为中国社会责任投资发展的一种新的态势,体现在各类型资本的融合、本土与国际的融合、长期与短期目标的融合。

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种型资本的融合意味着不同力量的汇合,能够形成合力去解决气候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高峰论坛特别安排了关于“混合金融的价值与在中国的潜力”的主题讨论,专门探讨如何撬动更多的商业资本投入到可持续发展中来。上海仁达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赵晓菊在发言中建议,未来可通过政策创新使得公益性慈善基金能够直接参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项目;同时在混合金融投资项目开始之初,要设计好兼顾不同资金提供方对于投资的预期目标、项目运营的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

社会责任投资要做到本土与国际的融合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套本土化的信息披露和评估体系,这已成为行业共识。原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张为国说:“各国治理目标、发展阶段和社会矛盾不同,目前并未形成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体系。这就使得中国在标准选择上灵活度很高,能够取我所好,为我所用。”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说:“要特别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发展的特色的、客观的、可量化的ESG的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不能一味照搬国际制度,但是又不能脱离国际发展趋势。”

推动社会责任投资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增进全人类的福祉。而长期目标的实现还需若干阶段性的目标来步步为营。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在乡村振兴、实现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社会责任投资都将大有可为。正如上海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顾建忠所描述的那样:“真正的社会责任是让普惠金融的阳光洒向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让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覆盖每一个应被照顾到的市场主体”。

“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应该为乡村人群提供发展支持,金融服务与发展支持的融合可以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一个特色。”CAFI研究部执行主任胡煦在发布《2023中国社会责任投资报告》时说。《报告》还提出,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建设功能错位、优势互补的乡村金融机构组织生态,服务乡村内生发展,应是值得探索的道路。“从现在开始,每一位投资者应该意识到“双重目标”的实现,即在实现商业目标的同时也要实现社会目标,已形成新的风口,我们需要高度关注该风口并抓住由此带来的机遇。这与我们国家所提倡和实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数字化转型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内涵一致。”CAFI院长贝多广说。



活动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