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财经云峰会|对话诺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吉:某些政客指责别国是因为心里害怕
发布时间:2020-05-09 浏览次数:6245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停摆。值此变局关键时刻,凤凰网财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国际金融家论坛(GFLF)等强强联手,启动2020财经云峰会,以“全球经济与政策选择”为主题,邀请政商学企界嘉宾通过线上形式解析全球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月8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阿比吉特·班纳吉接受专访,围绕“全球疫情给各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是否令社会贫困问题的解决更具挑战性?”“‘全球化’会不会因此走向终结?”等话题展开分享。

作为一名印度裔美国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妻子埃丝特·迪弗洛共同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做出卓越研究和贡献”的经济学家,班纳吉和迪费洛便是其中两位。

班纳吉在自己的著作中曾经表达过一个观点——“社会严重撕裂和对立,对话的空间在缩小,两极分化严重”。对此,被提问道,“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这种‘撕裂’现象变得越发严重,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灾难现象?”

班纳吉在对话中指出,两极分化实际上是一直存在的。对于那些想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政客来说,他们会利用现在这个机会来指责他人;或是为民粹主义呐喊,或是讨论优越和低劣,或者指责某些国家来负责。

班纳吉将政客这种表现归因于内心的恐慌。“当人们感到害怕时,大脑的某一角落总会冒出一些想法,比如,‘这个人该对此负责吗?’‘我们该指责这个人吗?’人们很容易这样想。”班纳吉解释道。

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班纳吉表示,“我们需要建立信心,坚信我们不会失去,坚信我们可以做到。我们不应该退缩,变成担心后果的一群人。当我们看到挑衅性的事情时,应该保持平静。我认为这是对国家、国际社会,对我们共同努力的坚信。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以下为与班纳吉对话实录:

问:您十年前的著作《贫穷的本质》,提到了很多贫穷的成因,但我理解书里讲的很多人是天生贫穷。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出现衰退,造成了很多人开始陷入贫困;针对日益加剧的贫困现象,您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班纳吉:我并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造成长期贫困,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事实上大多数穷人已然通过工作赚钱而摆脱了贫穷,现在也一样。诚然,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并将快速恢复,人们也将再次开始赚钱摆脱贫穷。有些人会因为失去部分积蓄而变成穷人,但他们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存款;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并不是他们长期贫困的根源。

问:在《好的经济学》一书里,有一个观点:社会严重撕裂和对立,对话的空间在缩小,两极分化严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这种“撕裂”现象越发严重,造成这种灾难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班纳吉:我认为两极分化是一直存在的。对于那些想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政客来说,他们会利用现在这个机会来指责他人;或是为民粹主义呐喊,或是讨论优越和低劣,或者指责某些国家来负责。当人们感到恐慌时,大脑的某一角落总会冒出一些想法,比如,“这个人该对此负责吗?”“我们该指责这个人吗?”人们很容易这样想。我认为,我们需要建立信心,坚信我们不会失去,坚信我们可以做到。我们不应该退缩,变成担心后果的一群人。当我们看到挑衅性的事情时,应该保持平静。我认为这是对国家、国际社会,对我们共同努力的坚信。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问:《好的经济学》里有一个观点,让经济学再次伟大。我的一个感受,很多对于经济学家的误解和批判,其实是因为人们往往容易接受某一种经济学观点,但很少有人系统地从经济史学的角度去验证经济学观点的成败得失。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能更好理解经济学家观点的局限和成功之处?如果人们更具备经济史学的眼光,他们的判断和认知会不会好一点?

班纳吉:我认为经济学要做的就是传递已知的经济证据本质。这些证据往往不是人们天真以为的东西,你需要思考为什么这些证据是可靠的,或是不可靠的,并且小心地解读它。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做,我相信一定会进步。我们这本书的重点是艰难时期的好经济,是让我们了解现代经济学是如何推理的。现代经济学并不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领域,也不是发表声明的领域,而是一个讨论逻辑的领域。我们会深入研究一些证据,并思考它们是如何被解读和误读的。

其实我们在书中也试图让读者去理解如何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探寻证据而不是想当然,让他们对不同的解读持开放态度,并试着看如何把各种证据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更有力的论据。这也是我们写这本书的一个目的,希望这能让人们明白为什么他们应该更认真地研究经济学,不要把它作为意识形态对话的来源,而是作为科学态度和科学事实的来源。

问:《好的经济学》想向公众传达的几个观点,如果做个排序,会怎么排?

班纳吉:在这本书所列出的原则,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怀疑”原则——不要轻易被看似合理的证据说服,要对其他解释持开放态度。我们要试着去深究那些可能看起来是这样、但不一定只能是这样的数据。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是因为我们没有深究这些证据背后所有可能的理论。我想传达的“怀疑”原则是,对不同解释持开放态度,本能地不相信简单公式。要知道世界是复杂的,我们需要独立思考每一种可能。

问:在全球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如何让经济继续向好?

班纳吉:我想可以直截了当地说,疫情导致了需求锐减。许多人会丧失收入能力,从而短期内失去消费能力。而如果消费能力得不到恢复,将会出现经济萎缩。最重要也最简单的经济理论(供给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政府应该采取经济刺激手段,以使得供给与需求相互匹配。自然的市场经济运行中,有效供给会创造相应的需求,需求体现收入和购买力,并进一步扩大需求。我认为这个链条将会重新启动,能否做到这一点对经济向好至关重要。

问:全球化遭遇到重大挑战,《经济学人》近期的封面文章是《全球化终结》。全球化终结了吗?

班纳吉:实际上我对全球化并不十分悲观,但我认为全球化的程度可能会有所变化。目前全球供给链对一些国家,比如中国,的依赖程度如此之大,以至于无论如何我都不相信全球化会很快终结。我只是认为,也许汇率会为了适应这一点而有所变动。人们可能会对之前全球化过热的现象提出质疑和反思,这种质疑是必须的,因为我觉得之前在一些贸易圈内的承诺过于幼稚。但总体而言,我不认为这会是全球化的终结。

问:中国有一位哲学家在临终时问了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对此,您的答案是什么?

班纳吉:到我生命将结束时,我会认为,世界变得更好了。在我的一生中,我看到了世界的巨大进步,当然也看到了巨大的问题——我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潜在的灾难,我希望人们能意识到并为此采取行动。这次疫情让我们知道,轻视自然的力量是危险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贫困问题得到极大的解决,处于极度贫困的人口锐减,包括中国、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印度、柬埔寨等(都在治理贫穷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步)。这些事情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同样的力量也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好的变化。



活动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