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养老金融与全球资产配置 “高金-睿远价值投资沙龙”举办

9月10日,“高金-睿远基金价值投资沙龙”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举办,聚焦养老金融与全球资产配置。高金教授、MBA项目联席学术主任阎志鹏,睿远基金董事总经理、投资经理、固定收益研究部总经理李武进行主题分享和圆桌讨论。

本次沙龙聚焦养老金融与全球资产配置,结合国家的政策与银发经济的新机遇,旨在为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2023年起,高金联合睿远基金开始共同举办“高金-睿远价值投资沙龙”,沙龙围绕价值投资、养老金融、可持续金融等相关主题,由学术专家领衔,汇聚金融行业专家和投资人,凝聚“高金”与“睿远”金融合力,深入探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和实践要义。

高金金融学讲席教授、副院长、Ph.D. 项目学术主任汪勇祥致欢迎辞,他首先对睿远基金长期关注与支持高金的发展表示由衷感谢,并指出在发达国家,养老基金已成为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领域最主要的有限合伙人(LP)。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养老金融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策略与实践,对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嘉宾重磅开讲 聚焦全球居民养老投资与资产配置

阎志鹏教授首先从专业学术视角,围绕“从全球视野看养老金融”主题进行了分析解读。他表示,养老金融是国家层面的金融战略,但中国的养老金融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加复杂,在全球范围内或很难找到参照。中国的养老金融不单涉及到养老金管理,还涉及到银发经济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老年群体的金融权益保障等诸多方面。老龄化挑战不仅仅涉及社会层面的老龄化,还涉及到个人层面和家庭层面的老龄化。

此外,中国的养老金融问题或比发达国家更加紧迫。数据显示,中国自2000年左右进入老龄社会来,仅用了约21年时间即“跑步”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同样阶段美国用了70年左右,法国用了140年左右。中国 “未富先老”的现状,对中国现有的养老保障制度构成了挑战。

关于如何应对养老金融这一复杂而又迫切的挑战,阎志鹏教授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别介绍了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如延迟退休、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和调整支付水平、扩大年金制度等。他最后强调,归根结底个人是自己养老的第一负责人,需要转变思维,从长期视角做资产配置。严谨的学术数据表明,提高权益投资占比是提升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回报的重要支撑;充分利用每年1.2万的个人养老金投资额度,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李武先生就“养老与全球化投资”发表演讲。他站在投资经理视角,为大家分享如何看待全球资本市场、做好长期稳健投资。

李武结合自身管理全国社保养老金的经验指出,加拿大和挪威的养老基金长期回报领先,源于其较高的权益资产比例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他强调,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应增加权益配置以获取股权溢价,并通过区域、资产和期限的多元化实现稳健收益。

此外,他介绍了长期利率曲线对居民财富配置的影响。2015年前,我国债券市场利率较高且刚性兑付,稳定收益易得;2015年后无风险收益率逐步下行,高收益资产稀缺,增配权益类资产日趋必要。险资频频举牌银行股即是这一趋势的体现。最后,李武展望市场时表示,随着地产周期见顶和逆全球化演进,国内需求修复将是渐进过程,个股选择更需严谨。相比而言,高利率的海外市场可作补充。短期A股科技板块行情依赖外需推动,中长期随着需求修复与产能出清,周期、制造及消费等领域有望迎来价值投资机会。

圆桌对话:普通投资者的养老投资与全球资产配置

随后进行的圆桌环节,由华尔街见闻常务副总编辑周宏主持。对于当下的中国,养老投资最需要提升和改善的或是养成长期投资观念。通过尊重常识的资产配置保持长期在场,去感受复利增长的力量。

另一方面,尽管普通投资者在全球配置上面临门槛和限制,但依然可以通过转变思维,如投资全球化布局的国内优质企业,或全球定价的资产,实现资产配置的多元分散。此外,普通投资者也应建立适合自己的财富管理框架,如区分保障性财富目标、中长期财富目标和财富跨越目标,针对不同层面的目标匹配相应的资金和风险暴露,并把难度较大的投资标的选择问题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

对话最后,两位嘉宾给在场的听众也提供了一些实际的建议。从长期视角看,利用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基金可以享受税费优惠,尽管每年数额并不多,但30年复利积累下来依然是一笔可观的收益,值得所有认真思考养老问题的投资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