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惠:中国经济转型需要金融行业提高服务效率
发布时间:2015-04-20 浏览次数:3612次
4月1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于2015 SAIF 校友日期间举行的“SAIF·CAFR名家讲堂”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张承惠所长表示,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将进入经济转型非常关键的时期,需要金融业加快转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以及风险管理能力。


张承惠说:“我个人认为,在未来五到十年之内,中国进入经济转型非常关键的时期,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另外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风险应对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可能会面临非常复杂的环境。”
 
张承惠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要求金融行业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要支持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要帮助实体经济更好发展。总之,经济转型需要金融提供更好、更高效率的服务。
 
“而中国金融业自身转型的重点是提升服务效率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张承惠称,中国的金融效率可从三个维度考量,一是宏观金融效率,代表正规金融体系动员储蓄的能力;二是金融机构的效率,代表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金融市场的效率,即金融交易活动的效率。

 

她认为,从这三个角度来看,中国的金融效率呈现“低、高、低”状态。
 
首先是宏观效率偏低,证据一是M2/GDP全球最高。二是最近这几年中国影子银行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一些类金融机构雨后春笋快速增长,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正规金融体系效率不高。
 
其次,微观效率虽然看其来很高,但这并不是在一个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取得的,而是在存在着相对严格的市场准入管制,存在着市场价格保护以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隐性国家担保情况下取得的效益。同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快速提高,这种看起来很好的效益实际上正在快速收缩,并且金融机构的高利润在很大程度上还挤占了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
 
最后,金融市场的效率来也是偏低的。这一方面体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第二是交易成本普遍偏高,具体体现在银行业的平均利差水平偏高。第三则体现在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偏高,比如IPO的上市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清算成本都是偏高的。还有一点是金融体系管理风险的能力不高,在国外被熟练运用的金融衍生商品我们或者还没有推出市场,或者交易品种很少,交易限制很严,市场流动性不足。


张承惠还表示,中国金融改革路线图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上面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归纳起来主要是:
 
第一条路线就是通过放松市场管制,包括市场的价格管制、市场主体的准入管制,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的准入管制。第二是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减少国家信用被滥用的现象。第三条路径则是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改善金融改革。第四个路径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第五点是改进监管,使金融监管方式从行政管制转向更加注重市场效率的市场化监管。
 
对于当前金融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张承惠则重点谈到了利率市场化,而成功的利率市场化至少需要有三个条件。
 
第一,利率、金融、经济社会保持总体稳定。她表示,在南美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利率大幅度上升,导致企业大量破产倒闭,这一点不希望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看到。
 
第二,是否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对银行体系进行重组,并让低效银行退出市场,来提升整个金融的效率。张承惠表示,从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国家来看,这些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资本市场得到快速发展,而从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也可以验证中国利率市场化是否成功。
 
第三,货币调控机制是否得到重建。她表示,在利率市场化之前中央银行是数量调控,未来会把以数量调控为主转向以价格调控为主。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前提是,要有一个调控机制,有调控中间目标,以及未来货币政策能否通过这样的调控机制,并得到有效地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