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年只投资一个项目,到一年投资15个项目、53亿美元,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的复星集团的全球化投资策略是什么?下一步的投资重点又有哪些?
4月11日,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举行的2015校友日活动中,SAIF DBA校友、复星集团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梁信军发表题为“聚焦中国成长的全球化进程”的主旨演讲,为现场近500名听众展示了复星集团在布局全球投资路线上的思考。
(以下为梁信军校友当日演讲内容,全文略有整理删节,标题为编者加注。)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为什么我特别想讲全球投资,少讲国内投资呢?因为国内投资太热了,连老太太都在研究,所以不需要高金的同学再去研究了。而对于全球投资,我认为最主要是要有质量,而不是有数量。再进一步,所谓有质量的全球投资,非常重要一点就是聚焦中国增长的投资。
一、融资:低利率带来海外投资良机
今天我想讲三点。第一是融资阶段,第二是投资阶段,第三是如何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现在是充分使用境外便宜资金的绝佳机会。我对比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债和GDP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会使用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背后都是有动机的。债务高的国家,会有强烈的动力和动机要把债务证券化,分摊给社会。因此不希望看到利息上升。
中国貌似很低,只有36%。但如果考虑中国政府含有的隐性担保,包括对金融系统的隐性担保,和对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如果把这些隐性负债加上去考虑,中国的负债其实和欧元区接近。所以大家一点都不要怀疑欧元维持低利率的意愿,也不要怀疑美国(维持低利率)的意愿。即便是国内,逐渐降息也是可以预见的,都是因为有强烈的动机。
低利率的环境为我们创造了到海外投资金融机构的绝佳时机。因为利率低,特别是维持低利率时的保单成本就很低。复星想这个事已经想了好多年,办成是去年。我们去年在海外买了将近1000多亿的保险规模,买了一个保险公司,增加了1000多亿的保险资金。
实际效果如何呢?由于保险金的加入,首先是快速拉低了复星的资本使用成本。第二是负债率下降,去年一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因为我们买的保险公司净债务基本是零。所以我的境外投资增加了,负债率反而下降了,成本也下降了,这是多好的事儿!
在这里我列出了在海外投资的三家保险公司:一家是葡萄牙国家保险公司,还有一家美国MIG保险集团,还有另外一个保险公司。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是每家公司规模不大,都是当地的强势企业,占本地市场20%,你把这两个信息结合到一起就非常有意思,一个强势企业居然只有几百亿人民币,而且经过几十年的竞争,那就说明本地市场如此之小,以至于没有外来投资者想参与,所以我们买这些小而美的公司非常安全。第二个特点,我们买的价格便宜。第三个是公司资产很好,净债务几乎是零。第四,卖出去的保单基本都是固定收益的保单,不是分红型,固定收益的利息很低,基本在2%。
我们今年还会再买三四家公司,因为我认为现在去投资海外金融机构,特别是保险公司真的是非常好的时机。
这里有一个很小的例子,证明在海外确实可以买到好的金融机构。他们存款很便宜,但挑战就是如何提高资本收益。我们投资的葡萄牙保险公司收益率从2013年4.3%,变成2014年的8.4%,而且只不过从5月份开始管理8个月而已,只有大约10%的资产发生了变化。
另外,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来说,我觉得存款净利差的问题还会下降,资金成本会越来越高。因此当务之急是打通境内外资金成本,否则会影响到长期竞争力,尤其是在金融行业面临互联网的挑战下。
二、投资:把握中国市场的消费机会
在讲投资端的时候,我必须先分享一下复星过去几年对中国成长动力变化的把握。07年之前我们主要投资制造,原材料行业非常好。复星上市以后提出投资消费品,2012年再次明确消费品里面真正有成长的中产阶级概念。我认为以后中国的消费市场增长将在11%到12%,但是中产阶级行业关联却可以达到21%。到2015年我们更加明确,和中产阶级消费概念的内容中我们只投资健康和快乐时尚,因为这部分的增长还要更高。
健康是一个大健康的概念。以往传统上说的健康主要是药品以及医院,有的包含了养老或者医疗器械,这些其实都是指对不健康的干预。真正的健康定义包含怎样让老百姓保持健康,比如健康的环境,健康的饮食,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快乐时尚。因此把这个方向不断收窄,就可以看到有很高的增长。
因此,如果在全球发展中聚焦中国成长的中产阶级,聚焦中产阶级里面的健康快乐,将会是非常安全的。但是我必须要说,在全球的成长会有试错的成本问题,还是要十分小心。这张图是复星已经投资过的海外公司,大概23到24个项目,加在一起有70多亿美元。
这些项目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我们在2008年提出加入全球化之后,3年只投了一个项目,2011到2013年投了6个项目,2014年投了15个项目,53亿美元。今年起码20个项目,总额可能超过70亿美元,甚至达到百亿美元的规模。从这个过程中,你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六年,所以如果一开始规模很大是要吃苦头的。我们去年在海外有20多个合伙人,有27个团队有能力研究海外投资,在这个基础之上才开展了15个项目。
林毅夫教授提到,庞大的经济体量有助于中国诞生伟大的经济学家。对此我是赞同但同时我还想再加一句:“庞大的中国市场有助于诞生全球性伟大的中国公司”。
因此,中国公司应该摒弃找机会打游击战的想法。现在中国的经济体量、市场规模已经能支持中国企业打正规的阵地战,所以现在应该有核心型的控股集团,应该在全球性进行整合并购,不应该是PE这种游击战。当然,从中还是应该立足于投资能够分享中国市场高速增长行业的机会,不要去投资跟中国完全没关联的行业。
我还想讲一下跟资本市场的关系。现在所有的投资者似乎都喜欢牛市,为什么提到牛市就变得亢奋和快乐呢?其实熊市是可以很快乐的,我们在过去几年的熊市干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在价值的地板上调整资产结构。
复星现有的资产表里,金融、健康、快乐三个板块是弱周期、高成长的。这些内容去年年底已经占了整个资产的64%,净资产的47%,税后利润的70%以上,销售比前一年增长73%。所以,我倒是觉得现在牛市来得太早了,打乱了我们的部署。
三、创新:产业融合与互联网创新并举
最后我们讲创新问题,第一个创新想讲产业协同。我用一个例子来讲我们怎么去考虑产业融合、打通协同。
我们在上海的宝山区大华地区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养老项目。过去的模式是:复星地产开发房子,以6%的年收益率租给养老公司,养老公司是合资,拿了6%的成本做到12%的收益率。这种模式的问题是地产公司觉得不爽,它的融资成本就要8%,所以我们就引进了保险公司。由于我们养老产品非常受欢迎,有很多老百姓不单单来租,他也想买。但买的话这个产品是服务业用地,他又会感觉不安全。如果用会员卡就涉及金融服务的预付卡服务,需要申请金融牌照,否则就是非法集资。但是卖保单就没有问题,尽管没有房产证,但是拥有保单,凭保单来享受服务使用权。这样整条链条就打通了。
还有一个医院的例子,我们要把5000个医疗床位做到5万张。问题就是医院的内部收益率不高,虽然我们现在可以做到8%到12%,已经不错了,但是和我的融资成本比真的不高。因此我们现在就想在医院周围一定要开发可售的养老,只有通过可售的养老带来的现金流降低在医院的整体投资。然后养老出售要使用保险,否则用住宅用地卖可售养老是收不回成本的。医疗机构的装备可以用租赁公司,租赁公司的钱可以从保险公司拿……这样的方式就能把不同的业态联结在一起,而且金融机构的风险反而降低了。
第二个创新就是关于互联网的问题。实际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你只有迎合的两种选择:要么深入融合到互联网的生存当中,要么找到完全不依赖于互联网的生存方式。
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三件事情。第一就是积极投资互联网。去年我们投了38亿,其中比较有名是大众点评、阿里小贷、随手记、挂号网等等。第二,我觉得真正值得做是O2O的转型,现在几乎见到所有传统行业的企业家都要说和互联网结合,他们积累了海量数据的用户,如果把这些人O2O转型可以投到非常便宜的钱。
这里举个例子,我们投了挂号网,它的优点之一是可以识别真正的医生和病人,可以认可医生的手机处方。我父亲是89岁的老人,在上海看病,住在浙江。按照现在医疗规则,每个月都要回到上海看一次病,因为医生给他的处方药不能超过一个月,不这样医生就不放心。现在有了挂号网可以直接联络,医生确认完之后可以直接开手机处方,药店有手机处方就可以发药。这就让我们找到了互联网状态下复星药房的生存之道。
还有上海钢联的例子,把传统的钢贸业务做得非常性感。因为它是基于真实的仓储和监管为所有人提供融资服务,是没有杠杆的,所以安全系数非常高。之所以分享这些,是因为互联网已经是来势汹汹,无可逃避。我们只有深入融入到互联网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