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杨:请肩负起共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重任
发布时间:2018-03-27 浏览次数:17181次

他是民商法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仲裁员、兼职教授,二十多年来,相继在国家主要报刊上发表百余篇论文,十余部编著论著,先后赴日、美等国研修并作访问学者。郑杨与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更是因缘殊胜:他是首期EMBA学员,又是高金理事会理事。当我们提出采访请求时,他欣然允诺:“好啊!我也是你们《大家》的读者呢。”一句话就拉近了我们与这位学长、师长和领导的距离,采访氛围由此显得亲切自然。

郑杨

现任上海市金融党委书记、市金融办主任

曾任央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副局长

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外汇管理部主任等职

大家:到今年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40个年头。上海在金融改革的开拓性和前瞻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杨: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之一。

中央一直支持上海在金融改革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把许多金融领域的创新探索都放在上海试点。目前,上海已经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和金融发展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同时,上海也是中外金融机构重要集聚地、金融对外开放最前沿和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区。

在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水平方面,上海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上海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目前,在沪各类外资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435家,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的近30%。近年来各类国际性、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不断在上海涌现。“沪港通”、黄金国际板、“债券通”等相继启动,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等市场加快开放,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跨境ETF等试点顺利推出。下一步金融改革要按既定方向推进,在利率市场化、发展直接融资、改善间接融资结构、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大家: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您在解读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金融工作的要求时,更多强调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我们该如何来界定健康的金融和好的金融?如何让老百姓在金融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郑杨:是的,金融只有与实体经济结合才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就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完全体现了2017年7月中旬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三大任务,即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

金融要以服务为根本,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能在行业内自娱自乐。资金不能空转“钱生钱”,要跟实体经济结合起来。事实上,金融这个行业来自于实体经济,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金融,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很难有大作为。

如果资金只在金融内部空转,最终只能导致两个结果:要么脱离实体经济形成并助推资产泡沫;要么虽然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提升了整体融资成本,降低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金融的发展要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金融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要为党的事业服务,要为人民的福祉服务。好的金融和健康的金融,都必须服务和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这些年来,上海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水平不断提升,对优化本市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宽境外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继续吸引重点金融机构在沪发展,吸引大型金融机构设立上海总部,推动符合条件的国资、民营企业在沪发起设立各类非银金融机构,进一步巩固上海在集聚金融机构方面的优势。2017年12月,上海市金融办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监局出台了《本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6大类20项政策措施,接下来将会同相关部门扎扎实实推动各项措施落地实施。

只有让人民通过金融改革、发展、开放,资产能够增值保值,财产性收入能够增加,才能让老百姓真正拥有获得感。同时,尽可能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才能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我们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为了让人民共享财富积聚的红利,让老百姓享受到金融业带来的财富效应,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金融业发展的宗旨。

大家:在日前举行的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您透露上海金融办将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牌子,能进一步介绍相关背景吗?

郑杨:2017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自此,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被提上议程。防范金融风险是我们近期的工作重点,上海金融办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牌子,也是应运而生,是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

金融办的监管工作要加强,服务也是根本,所以“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将继续保留。上海金融办成立于2002年,是全国第一家成立的金融办,此后国内其他省市也陆续成立了金融办。2008年起,上海市金融办被明确为市政府直属机构,但目前的牌子还是成立之初的“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

大家:上海在金融监管方面都有哪些具体步骤?如何确保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

郑杨:上海已率先推出金融综合监管试点,提出了“谁的孩子谁抱走,没有娘抱的孩子找个娘抱走”的理念,初步实现了金融监管的全覆盖。如果没人管的地方,上海金融综合监管联席会将指定一个部门牵头管起来。如果一般工商企业要从事金融业务就必须要持牌,不持牌是不能给予支持的。?

为了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上海已成立了金融审判庭、金融检察处、金融仲裁院、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等。

金融中心是一个资金汇聚中心、交易中心,也有可能成为风险中心。所以我们国际金融中心搞得好,就是国际金融的重镇。搞得不好,可能就是重灾区。我们要始终绷紧防范风险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懈怠,要始终把风险防控放在重要位置上。

就读高金时郑杨与谢家琳老师合影

大家:上海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令人振奋。您认为与此密切相关的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该如何把握机遇?高金人该如何担当责任和使命?作为当年江苏省高考状元,您对高金同学的学习与人生职业规划有什么建议?身为学长、师长和领导,您对高金有哪些期望?

郑杨:2020年对国家和人民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根据《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时间点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时间点完全吻合,说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伟大事业,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根据英国独立智库Z/Yen公司2017年9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上海排名提升了7位,升至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的第6位,近两年我们争取保证在6名左右,还有2年争取能走进前5名,那就意味着上海迈进了全球金融中心的前列。我国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第二大投资国,理应成为一个金融强国。我们期望,到2035年上海争取能迈进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的前3位。

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和高金人一样,都面临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必须以坚定的政治担当和钉钉子精神,确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如期基本建成。

从某种意义说,金融中心的竞争就是经济发展主导权的竞争,也是国际大都市之间的竞争。高金(SAIF)成立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为上海乃至国家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的使命。近9年来高金发展相当迅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金融人才。这些高金人在各自领域与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我本身是高金的校友,也是学院的理事。一方面我在学习中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我也在参与学院治理的过程中有着深切体会,以王江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海外华人教授,为祖国荣誉与使命回国创业,付出了艰辛努力。

我希望高金能够继续发扬治学严谨、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汇聚国际一流师资、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构筑开放研究平台、形成顶级政策智库。力求在高端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学科高水平研究等方面均跻身国际一流行列。

我希望高金的同学要对金融保持求知欲,学习开拓国际视野,要多读、多学、多思考、多感悟。对于人生的成功标准,要保持开放多元的心态。有一份喜爱的工作,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其乐融融,也是一种成功。要多培养人文素养和生活情趣,技多不压身,而且更有助于身心健康。

如果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那么,面临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推进全国金融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机会和使命,我相信每一位高金人不仅已做好充分准备,而且一定会递交一份份优异的答卷,共同为学院争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