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市场化进程的核心仍是注册制

4月8日,《上海金融报》刊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的观点报道。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16年首场金融EMBA上海公开课上,钱军教授指出,中国股市市场化进程的核心仍是注册制。注册制可以降低上市的业绩门槛,市场化的上市过程会鼓励中 小企业,尤其是新兴行业的民企上市,获得股权融资并去杠杆。

今年资本市场处于“磨底”阶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全球经济维持疲软、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持续推进改 革和国际化。展望2016,在诸如人民币汇率与金融体系的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上市机制注册制改革、供给侧改革等重大议题上,仍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思考和 解决。日前,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2016年首场金融EMBA上海公开课举行。SAIF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SAIF金融 EMBA校友,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张忆东分别就2016年中国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进行了深度解读。

在主题演讲中,钱军深度阐述了对2016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看法。他指出,波动性将是市场的常态。要稳定资本市场,一要防止恐慌性 资本外逃;二要及时全面详尽地与国内外市场沟通。他强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中国应该继续推行资本项目的开放,其中最好的方式是着力推进“深港通”和 “沪伦通”这种双向的、风险可控的开放渠道。

钱军认为,中国股市市场化进程的核心仍是注册制。注册制可以降低上市的业绩门槛,市场化的上市过程会鼓励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兴行 业的民企上市,获得股权融资并去杠杆。谈及资本市场出现的并购浪潮,钱军以“门口的野蛮人”指出,资本进入公司管理带来的控制权的争夺,实际上是市场化的 治理机制的体现。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原有大股东及其高管代表与新资本及其股权的竞争,会给小股东更多机会。

张忆东指出,对于中国的权益类资产而言,2016年乃至2017年都将是一个“磨底”的过程。首先,从全球的货币政策角度分析,过去七年实施的宽松政策对 于经济的影响已进入深秋甚至初冬。其次,全球的风险资产价格走向高波动、低收益。第三,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关键词是“转型和改革”,但中短期又要有“底线思 维”,需要稳增长,这使得经济政策重心不断地摇摆于宽松或稳健。

张忆东表示,A股已经在底部区域,但并不一定已经创出了最低点。在“磨底”阶段,A股市场调整的时间远比调整的空间重要。投资者对于中国A股的历史印象是 “熊长牛短”,但它不是一直暴跌,暴跌的时间往往也就半年多,更多的是低位箱体震荡、阴跌,从长期看,所谓漫漫熊途其实就是一个大圆底。

张忆东进一步指出,在熊市磨底阶段,如果老是做短线交易,很容易犯错,而围绕着优质股票标的或者优秀的基金进行定期定投,则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一旦行情反转,投资者已经在底部积累了大量低成本的筹码。

【原文链接】今年资本市场处于“磨底”阶段



原文链接:http://www.shfinancialnews.com/xww/2009jrb/node5019/node5051/node5059/userobject1ai159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