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一带一路“在金融领域有积极促进作用

5月16日,《经济参考报》发布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的采访报道,他表示,一带一路”对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地位、中国金融机构全球化发展以及民营资本走出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Twitter

黄志龙: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推进正当其时:一方面,跨境贸易、工程承包、对外投资和国际信贷都需要一种国际货币作为支付和结算媒介,这给人民币提升影响力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契合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从人民币自身看,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进,特别是人民币加入SDR之后,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受认可程度将大幅提升。

连平:

“一带一路”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人民币走出去,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奠定基础,也为扩大人民币跨境需求提供了实体经济支撑,有助于夯实做强人民币区域化基础。从国际货币的职能看,目前人民币主要充当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及部分支付货币,但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和储备货币尚处于起步阶段。“一带一路”建设以贸易圈和投资圈为基础,在夯实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基础的同时,将助推人民币计价货币和储备货币等国际货币职能的发展。

钱军:

“一带一路”对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地位、中国金融机构全球化发展以及民营资本走出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人民币国际化的中长期目标,是要让人民币成为除美元外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其核心就是要从贸易和结算角度,让人民币在国际上使用更广泛。在“一带一路”沿线,随着中国企业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民币在贸易和清算上的使用势必会增加。中国应该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参与其他国家建设,同时也要欢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民间资本和企业来华投资,以实现人民币双向流动,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梁海明: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正在渐渐完成从资本净输入大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型的过程。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则是适应了这个发展趋势,也为推动企业更好、更深地走出去提供了重大契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资金、人才、技术会有输出的需求,历史选择了“一带一路”,作为中国资金、人才、技术的输出口。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的地位会得到巩固,国际化程度会加深。

王一鸣:

“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改善全球收入分配格局,增强世界对经济全球化的信心;倡导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建设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提升经济全球化的包容性;倡导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拓宽金融合作领域,增强经济全球化活力;倡导向绿色发展转型,促进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这将对克服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打造经济全球化升级版、为全球经济开辟更加光明的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巴曙松:

从城镇存量人口的分布结构看,尽管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突破50%,在6.9亿城镇常住人口中,只有60%左右居住在650多个城市(含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仍有40%左右即2.8亿左右的常住人口居住在近2万个镇区。镇区由于人口密度低、企业规模小、基础设施条件差,不仅无法充分吸纳农村转移人口,更无法实现城市经济所必需的生产、消费、贸易和交通运输的规模效应。因此,中国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布局事实上极为分化。考虑到这种现状以及下一阶段中国人口城镇化转型的主线索,中小城镇向中小城市的转型也将是一个关键环节。

莫开伟:

中国银监会近日公布的一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经营下滑态势有所遏制,且经营基本面得到巩固,整体经营呈向好趋势,这不仅让商业银行自身看到了希望,也消除了全社会对商业银行经营前景的担忧;尤其对增强商业银行经营势力、提升社会影响力起到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商业银行几个监管关键数据企稳回升,既是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管理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回暖的一个缩影。



原文链接: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7-05/16/content_31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