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纽大-斯坦福-MIT-高金,享受金融研究的快乐
发布时间:2020-07-27 浏览次数:42769次

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任教近二十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双博士学位,声誉远播国际金融领域的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决心辞去海外终身教职,回到从小成长的上海,回到曾就读过的上海交通大学,加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当年飞赴美国时,上海正在创建新中国第一所证券交易所,时隔三十载,上海已进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之年,“回到中国、回到黄浦江畔,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起点,重拾奋斗和拼搏的信念。”

北京天坛,2019秋天

从上海到纽约的“叛逆女孩”

潘军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在上海中学就读期间,每个学期都保持年级第一,连续两年获得交大在上中设立的奖学金。成绩虽好,但学霸的个性似乎总有些桀骜不驯,“不太听话”的潘军没有获得当年直升交大的名额,而是通过高考以数学满分的成绩,顺利进入了交大试点班。“那年数学卷的最后一题特别难,全上海考满分的只有两个人”,潘军回忆道,“记得监考老师还特别提醒我,别花太多时间在最后一题,要好好检查前面的题目。”

在交大读本科的日子,时常穿行于上院、工程楼、包兆龙图书馆、宿舍、食堂、操场之间的潘军,现在同样每天从广元西路的大门进入校园,穿过大草坪,一样的短发+衬衫牛仔裤的休闲装扮。每每回忆起那时的场景,潘军都要感谢当年应用物理系的老师们,包括她的导师——时任交大物理学系主任、后来的交大校长谢绳武。“老师们当年为了帮我申请出国,联系了学校各个部门,后来我才能顺利出国。”

上海中学高中时代

出国后的学霸毫无意外地开始了一路狂飙模式:只用了一年就读完了西伊利诺伊斯大学的物理学硕士,并收获了纽约大学物理学博士offer。

在纽约种下一枚金融的种子

1993年7月,谢绳武教授来到纽约,与潘军及几个交大校友见了一面。“我当时其实想过回国当个物理学教授”,潘军坦言。不过,九十年代的美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相当一批物理专业的学生都转行学计算机或金融,去了华尔街,“可能学物理的那时很难找到工作,而华尔街却正大热”,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师兄也去了投行,这对潘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感觉当时聪明的人都去做金融了”,而朋友推荐的两本书更让潘军下定了决心改读金融。第一本书名为《Capital Ideas》,“书里的每个章节都是在说一个最大的金融想法,就像在讲述一个个故事,非常有趣。” 第二本是华尔街做量化投资的人都在读的《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而第二本书的作者Darrell Duffie之后也成了潘军的博导,金融研究的引路人。

《Capital Ideas》期权定价那一章,潘军深深地被Robert C. Merton的开创性研究所打动,“如果不在纽约,我大概不会读金融;如果不是Merton,我大概不会选择MIT。”

从斯坦福迈上金融研究之路

从事金融必须要夯实金融专业知识,潘军决定读一个金融学博士。当时的斯坦福金融学博士项目,培养了现今在中国金融学术领域闪闪发光的名字,比如黄明、戴强、刘俊等。在斯坦福读博期间,大家互帮互助,学习氛围非常好。找到学伴的潘军如鱼得水,潜心向学。“我有两个阶段学习特别用功,一个是高中,一个就是在斯坦福。”潘军感叹说,“就是觉得在学的东西是有趣的、有用的、有意义的,而且周围优秀的人也都在学,那种气氛让我觉得每天都很‘有劲’。”

进入斯坦福的当年,潘军就给斯坦福教授Darrell Duffie写了一封邮件,并顺利得到首肯,成为了Darrell的研究助理。Darrell Duffie作为世界级金融学大师,潘军在与其一起做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了长足进步。读博不到两年,潘军和Darrell合著的一篇围绕VAR主题的经典论文An Overview of Value at Risk,发表在当年的Journal of Derivatives上,并在之后获得很高的引用量。

在随后的日子里,潘军就像有了金手指,在众多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连续发表多篇论文(如Econometrica, Journal of Financ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她博士论文中的内容也获得业界很大关注。(分别是Transform Analysis and Asset Pricing for Affine Jump-Diffusions、The Jump-Risk Premia Implicit in Options: Evidence from an Integrated Time-Series Study)。

年轻的潘军先后于1995年获得美国女性在科学领域的Luise Meyer-Schutzmeister奖,1996-1997年度斯坦福大学商学院Jaedicke学者称号,1998-1999年度斯坦福大学Lieberman奖学金。潘军与其当时的导师Darrell Duffie, Kenneth Singleton合著论文Transform Analysis and Asset Pricing for Affine Jump-Diffusions于2000年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Econometrica杂志上,谷歌学者上的引用量高达3300余次。潘军和她的合作者凭借该论文获得2014年The Stephen A. Ross Prize in Financial Economics奖(该奖项自2008创始,每二年授予一篇论文。2012年授予的是Bengt Holmstrom 和Jean Tirole合著的论文,这两位作者也是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潘军自己则更喜欢博士期间的一篇研究大盘性黑天鹅如何影响资产定价的论文——The Jump-Risk Premia Implicit in Options: Evidence from an Integrated Time-Series Study,该文讲述黑天鹅事件如何在期权中定价,发表在2002年的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在当时黑天鹅事件仅发生过一次,即1987年的金融事件。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导致金融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和变革,潘军在2002年的这篇文章就更突显其前瞻性和预见性,为之后的金融事件预测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也正是这篇论文,潘军在实证资产定价领域声誉鹊起,逐渐树立起自己的行业地位,麻省理工学院也因此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当时芝加哥大学和MIT都给我发了offer,许多人可能会首选芝加哥,但我还是最想去MIT。”

在MIT获得终身教职,荣膺讲席教授

2000年,潘军正式加入MIT,开启了职业生涯,也在MIT完成了从助理教授到正教授的身份转变。与学术界各位金融大牛一起,参加研讨会、学术会议,大家充满热情地讨论金融的过去、变化和发展,也激发了潘军的学术灵感,她先后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的论文。

2006年1月,潘军提前一年拿到了MIT终身教职。2010年,因研究成果卓著,潘军荣膺MIT讲席教授。

“MIT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一个包容、海纳百川的学术氛围,那些学术大牛对我来说更是亲切的同事,我们经常为一个研究话题一聊就是一下午,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金融的历史,也看到了未来,更看到了我的责任和希望。”

离开MIT,正式加入高金

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实现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计划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建设一座国际化的金融学院,著名华人学者、MIT斯隆管理学院讲席教授王江以学术委员会主席(院长)身份参与筹建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09年4月高金正式挂牌成立后,王江向潘军发出了邀请。对交大一直心怀特殊感情的潘军一口答应,成为高金第一批特聘教授。

那年4月,潘军年迈的父母专门乘坐地铁来到交大校园里,看到潘军作为高金特聘教授的大幅照片,就悬挂在教学楼外面。“直到那时他们才终于有机会直观地了解我的工作,此前无论我在美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他们都无法感受到。在我成为交大高金的一名教授时,他们感到很自豪。”说到这儿,潘军颇为感慨。此后每年她都会回到高金,或教授学生,或进行学术交流。

“这里一草一木让我感到非常亲切。”潘军教授也于2019年正式加入高金,成为高金全职的金融学教授。

回高金再燃热情

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予了潘军开展学术研究的广阔空间。在她与其高金博士生耿哲合著的《中国信用债市场中的信息发现和市场分割》中,针对信用债市场的有效性,通过实证研究着重回答了市场中的价格发现、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分割现象等问题,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处于转型中的新兴信用市场提供了不少借鉴意义,也为国际投资者抓住在岸信用债市场领域的“中国机会”提供实证参考。“更让国际学术界看到了高金博士生的身影” ,潘军高兴地表示。

最近一篇关于第三方平台对基金行业生态影响的论文,则是潘军与高金两位年轻的助理教授洪玉蓉、鲁小萌合作的成果。同为研究金融的女性学者,曾经的偶像成了同事,给年轻教授更多机会向潘军教授讨教研究中碰到的困惑。高金金融学助理教授鲁小萌道:“潘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整个文章的逻辑思路,怎么写,哪些点必须厘清,怎样发表等等,潘老师给了很多建议,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知道做研究应该怎么样。”这篇论文从开始立题,到基本成型,只花了约两个月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夏天

在全职回归高金后,潘军给PhD学生上资产定价课程,为MBA项目学生讲解金融市场。以往更喜欢研究工作的她现在发现,与学生一起交流知识、分享经历,是一件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回国前我就接触了很多高金MF的学生,现在多了MBA、PhD的学生。中国学生对学习知识非常热情,我喜欢学生在课堂上给我各种反馈和互动,这种互动会让我更有兴趣、投入更多在教学上。”

在深入研究中国市场,并对比中美市场差异后,潘军对两个市场都有了更深的认识,“长期以来,金融市场是被美元或美国市场左右,而这次疫情,让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和未来。我非常看好中国,正在着手做相关的研究和课题,希望未来能传递更多知识给学生,发挥金融的真正的力量。”

在课堂中,学生也反馈给潘军很多行业实际信息,“现在很多懂金融的不会英文,会英文的又不懂金融。而英文和金融,都是我的优势。我想要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好好地为国家培养金融人才,这是我的使命,也是高金的使命。”潘军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