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爱华:四十岁的鹰者
有一个传说:“老鹰是寿命最长的鸟之一,而它能活70年却是因为它在40岁时,做出了一个困难却重要的决定:飞到悬崖上,用岩石把喙敲掉,然后再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整整五个月以后鹰重获新生,再次搏击长空。”
戚爱华说,自己就要做那四十岁的鹰,一切繁华喧嚣归于平静后,拔毛断喙,重新展开新的人生旅程。
戚爱华是上海高级金融学院EMBA上海七期班的学员。身为上海安倍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和拓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她,成功投资了两家上市企业以及数十家行业新秀,沉寂一段时间后再度出发,这次瞄准的是大健康产业――追求身心灵的大健康产业链。
来高金,实操到理论的升华
1992年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戚爱华历任会计、财务到企业高管等多项职务,2011年5月她加盟东吴证券任北京投行部执行董事,由此正式迈入金融业。后来,她与几位合伙人先后投资成立了拓海和安倍信两家投资管理公司,开始了她的VC之路。两家公司分别投资了浙江开尔新材、深圳黑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大毅健康、大易健康科技(上海)、上海龙鼎医药、上大鼎正软件、合肥锐迈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赵云科技等近10家企业。虽然没系统学过金融,戚爱华的投资项目却都做得有声有色,斩获也颇丰,她投资的其中一家企业――浙江开尔新材在4年后退出时,盈利高达10倍。
在收获喜悦的同时,戚爱华也感到一些迷惘和不确定性:“从打工者变为自己当老板,要对项目负责,对投资伙伴负责,这个角色转换不仅需要能力、手段,还要有更多的知识、视野等辅助保障。我本身原来是做财务,后来做投资,现在又在做企业的管理运营,虽然在实践中我自己也掌握了一套方法,但这个方法是不是真的可行,又能否长期可行?一方面要通过实践来调整优化,另外我也需要各种营养的浇灌,尤其是吸收更多新鲜的知识,新的框架,能够在投资、管理的过程里给我一些启示,这个就是我再次走进课堂的一个初衷。”
在萌生了再度学习深造的想法时,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似乎成了她当时的不二选择:“我们2013年入学时,高金成立才四年,还是个新学院,但我周围的很多同事、朋友都在高金学习,都跟我说高金有多么好,多么难进……所以我对高金的学习生活很期待。”戚爱华掰着手指向我们历数她身边的高金人,从高中的师兄,大学的同班同学,到东吴证券的老领导、老同事,“感觉周围都是高金人”,戚爱华笑言,“真的来了高金后,发现果然名不虚传,老师知识渊博,尽心尽力,同学间学习分享气氛也很好,我好像没有落下过一节课,这个投资还是很值得的”。
回忆这两年的高金生活,戚爱华用“团结、正能量、接地气”等几个词来概括。2013年甫入学,生性喜爱挑战自己的戚爱华即报名参加戈壁赛,戈九参加了C队,戈十参加了B队。同学间不求回报,热情筹款的义举让她深受感动,而在茫茫戈壁,大家相互打气,守望相助的“戈壁之情”更让她“身与心都受了一次洗礼”。“这种年轻,充满正能量,大家团结融洽,不计利益得失的同学之情特别难能可贵,在外面是不可能有的。”戚爱华表示。
让戚爱华受益颇多的当然不能不提SAIF的课程。戚爱华向我们如数家珍她在高金的收获:“《行为金融学》指引我们的实际操作,《风险管理》、《全球金融管理》、《企业并购》、《战略性市场营销管理》、《谈判与决策》、《税务筹划》、《危机管理与沟通》等课程都从宏观与微观,实际与理论方面给与我们不同的指引和帮助,操作性强,对我后期的投资项目的把控及单个项目的实施都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之间的分享,从不同角度看企业、看市场,他们的经验和视角对我也有很好的启发。”
其中,《危机管理与沟通》给戚爱华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在课堂上直接拿肯德基、天津港事件做分析,同学们一起分析案例时,由于大家来自于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均不相同,来自企业的想法就是马上要解决,越快越好;而来自政府部门的则会从大局或者大的层面,将多重因素一起纳入考虑。这种多角度的讨论和思辩也给戚爱华带来了新的视野和观点,让自己今后遇到类似情况不致手足无措,会有一个相对成熟一点的预案。
钱军教授的《企业并购》也让她感觉颇为实用。现在企业并购、借壳上市等盛行,戚爱华自己在实际操作中也经常会碰到类似情况,以前只知道凭经验和直觉闷头做,很少去做系统的梳理和思考。“这种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以后会很常见,我以前虽然做过一些,但现在钱教授从理论上总结提炼了这种商业模式,同时又介绍了很多华尔街的案例,给了我们一种理论指引和实践参考。所以我觉得高金的整个课程设计还是很实用的,帮我打通了从实操到理论的隔阂,融会贯通。”
再修行,拔毛断喙再出发
已届中年,手握两家投资公司,在许多人追求平顺稳定的时候,戚爱华却在思索人生重大命题。“守成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样,人生就显得太过无意义。”
作为投资公司的负责人,戚爱华考虑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主要从风险、竞争力和运营管理团队等三个维度进行判断。“首先是风险的考量,我们有自己的一套风险评估的体系,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会相应调整其中的评估标准;第二个是否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哪怕只有一个点上弥补了市场空白,也非常了不起。第三是人,是团队。项目团队一定要有责任心,踏踏实实做事;团队管理层要有经营管理的能力。有了这三点,我相信这个企业早晚会成功。我们作为投资人来说,就需要帮他们对接资源,对接资金,做辅助的一些工作,包括赢得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正是秉持三原则,戚爱华前期投入的都是阳光产业里的拥有领先科技的中小型企业,但在最近两年,她的投资重点悄悄发生了转移。
“其实我是从我母亲生病得到启示的。我妈妈前两年得了脑溢血偏瘫以后,只能慢慢康复训练,上厕所、洗澡,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别人帮她,搞得生活没有尊严,品质更谈不上了。我看了很难过,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2015年戚爱华在寻找投资项目时,无意中接触了大易健康。中国大易(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其通过独家引进俄罗斯宇航员健康管理技术,并对此系统进行了原码改进,改良汉化,成功研发出非线性分析健康管理系统――Nature生命管理系统,该技术共拥有技术专利12项,主要通过量子生物波原理来对人体进行检测和健康修复。受检者只需带上植入量子生物波技术的耳机,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即会通过耳机自动发射至相关数据库里,数据库即可结合受检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检测,一套检测程序下来只需20多分钟,非常方便快捷。身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即是通过此项技术完成定期的健康检测和及时修复。
这种先进的健康管理系统既方便又有很好疗效,为何未大范围推广?戚爱华起初持怀疑态度,多次赴大易集团实地调研,与使用者多轮沟通,最后直到她母亲使用后病情有所好转、生活能基本自理后,她才开始真的确信,技术可以改变生活!
2015年1月戚爱华旗下的拓海投资和香港大易集团合作,共同发起成立大易健康科技上海公司,自己亲任总经理,规划制订大易健康发展版图,开展对人体的健康筛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修复的一整套管理服务。经过一年多发展,大易健康目前在全国拥有直营点16个,同时通过输出管理和培训发展加盟点,“今年希望能够做到200个点,把这项技术大面积推广出去。”戚爱华介绍说。
同时,戚爱华还先后投资了拥有基因检测领先技术的上海龙鼎医药以及合肥锐迈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关乎人体生命健康的相关产业。
从广撒网到逐渐聚拢至健康产业,戚爱华在规划一个怎样的版图?
“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没有身体健康,再多的财富和自由都享受不了。而中国社会正在高速发展,大家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加上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所以大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阳光产业,更是一个利国利民的事业。”
戚爱华兴致勃勃地向我们描述她的大健康蓝图,“未来我首先是做身心灵这个与大健康相关的产业,接下去如果有余力的话,将会考虑跟快乐相关的产业,包括文化内容的生产输出,希望用正能量的内容来引导感染这个社会健康向上,同时推动体验式的文化旅游以及社会化养老,我们准备在峨嵋山搞一个文化基地,做文化旅游和休闲养生,让大家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快快乐乐,真正做到身心灵的自由放松。”
在推进她的大健康事业的同时,戚爱华也在研修禅学。高金实践教授汪滔开设了一门名为《禅与投资》的课,戚爱华从第一堂课起就积极报名参加,与汪滔教授就禅学进行深入探讨。“汪教授的课内容挺好的,业内人能听得懂,行内人能够听得懂,入了门的人也能够听得懂。给我们管理好投资,管理好人生很多启发。”
“我觉得我现在还受很多的局限和束缚。当初去高金是希望能系统补足金融包括投资方面的知识养份,拓宽我的视野和角度,这个愿望基本实现了。”但从来脚踏实地却从不忘记仰望星空的戚爱华现在又萌生了一个新的愿望:去印度修行。
“如果现在的科技发展已经到山腰的话,佛学早就在山顶仰望了”,戚爱华感叹,“转型做大易健康如果说是我事业的修炼,那我人生的修炼还刚刚开始,我想做一个40岁的鹰者,去印度住个几年,读一些佛学的书籍,佛学知识浩大广博,应该会对我的人生和事业有全新的启示。”
“人首先得学会放下自己,认识当下的我,不是总做别人眼中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以后再完善自我,去高金学习是逐步完善自己的过程,想去重新修行也是逐步完善自己的过程。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这就是人生的修炼。”戚爱华以此勉励自己,也希望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