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读金融,懂科技,能计算,会算计!沪上高校从本科生到专业硕士都有了金融科技专业
发布时间:2019-01-30 浏览次数:16775次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硕士项目主办的2019年国际青年领袖金融高峰会近日在沪圆满落幕。1月28日,上观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

读金融,懂科技,能计算,会算计!沪上高校从本科生到专业硕士都有了金融科技专业

在“科创板”呼之欲出之时,上海“金融+科技”复合人才培养也风生水起。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从本科专业目录增设新专业,到金融科技方向的专业硕士,沪上高校本硕阶段均发展出金融科技方向。一个专有名词“FinTech”日益新兴,成为金融(Finance)与科技(Technology)的合体。

行业需求在前,已“先走一步”

“当今人工智能,很会‘计算’,但还不会‘算计’。”日前,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作出这样的判断。

作为全球最大保险集团,平安拥有8.7万个电话坐席,75%都是机器人参与。这仅仅是人工智能赋能的一个侧面,肖京透露,平安产险基于6万多车型、2500多万配件形成的汽车知识图谱,通过车辆图像分析,完成自动定损,还能反保险欺诈。“今天的平安,是‘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打造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连Logo都改了。”

在国内,“BAT”这些IT大佬旗下也都已产生“金融系”的新兴企业。他们拥有强大的IT能力,同时也需要强大的金融能力,每家每年引进的金融科技人员达千人规模。总体上,“互联网+金融+科技”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的从业规模预计在5年内将快速增长至435万人。但人才缺口同时存在,未来5到10年相关缺口可能达百万之巨。

行业需求在前,已“先走一步”。对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大学的金融科技专业建设情况,在传统意义上我国本科专业目录仅设置“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专业原本属于目录外的专业(方向)。而相对于金融工程偏重于数理逻辑建模等学术层面,金融科技需要更加扎根于技术层面,并且“脚踩两条船”。

从本科到硕士,“A到F”都要学

根据教育部上一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最近这一轮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其中,涉及在沪高校相关专业约50个,新专业就达十余个,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非常热门。

面对科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对高端专业人才的极大需求,与大数据相关的自然少不了金融科技专业。比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获批的金融科技专业,成为国内高校第一个“金融科技”专业。此前,其金融科技学院开设的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方向),获上海市教委批准立项为沪上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作为英国《金融时报》2018金融硕士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十的项目,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硕士项目(MF)十年磨一剑,今年起进一步细分设立金融硕士科技方向 (MF-FinTech),不仅会金融“计算”,还得会金融“算计”。

金融硕士项目主任蒋展教授介绍,截至目前,MF19 级的FinTech方向已招生28人,其中9人来自C4高校(包括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5人来自C9院校(包括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其他半数学子也均来自985、211大学。据统计,本科专业具有复合学科背景的新生占80%以上,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类,以及金融、经济等专业。

金融科技到底学点什么?答案或许是:“A、B、C、D、E、F”都要学。这“七项全能”中,A是人工智能(AI),B是区块链(Block Chain),C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D是大数据(Big Data),E是用户体验(Experience),F才是所谓“本专业”——金融(Finance)。

产学研手拉手,一起加载“新应用”

“假设你是该公司的CEO,请结合公司情况及AI应用方案,来为其做股权融资计划。并代表选定的公司,向投资人进行路演推荐。”……

这道“大题”来自2019年国际青年领袖金融高峰会的“保留节目”。近期,共有1200多名全球知名学府学生申请加入峰会同期举办的竞赛单元,最终从清华、剑桥到多伦多大学的海内外22所顶尖高校120余名优秀本科生经过层层选拔,挺进上海决赛,比拼学术实战能力。

其中,一支跨校参赛团队就基本都是学习金融或科技出身。王磊、邓权等5人,两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是金融学和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其他三位则来自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也具有不同学科背景,拥有公司金融财务、建模、编程等复合技能。这学年,他们均选择了MF的金融科技方向。

在这个“边学边赛”的科技实案项目中,王磊、邓权等与一家国内最早布局智能金融的AI初创公司构成“伙伴关系”。这家企业提供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客服解决方案,他们则在此基础上为其设计AI应用“锦上添花”。这些天,项目如期在峰会上进行终期汇报,试水相当成功。值得一提的是,在合作过程中,公司还与SAIF院方启动了“AI+金融联合实验室(筹)” ,成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载体。

无独有偶,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金融科技学院也采用了校企联合、共建共管的“双主体”办学模式。其“金融科技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项目,也立项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从金融到科技,从科技到金融,手拉手一起加载“新应用”。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