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主办的SAIF金融论坛在北京金融街成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联袂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共议金融新秩序与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与监管。10月31日,证券时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全要素生产率仍有提升空间 提高质量和效率成下一步经济发展主旋律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10月28日由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主办的SAIF金融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表达了对于 “攻关期”和“跨越关口”的看法。
提高全要素生产力要靠社会政策托底
蔡昉表示,在新常态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处在一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攻关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实现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增长动力变革,最终要构建一个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
蔡昉认为,“攻关期”和“跨越关口”第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应该是2020年。十八大曾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设立了两个翻番的目标。如果在2017年经济增长是6.8%的,在2018年到2020年只要有6.4%的增长就不难实现翻番。同时蔡昉提醒,由于提出了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新任务,而且时间节点定在2020年,因此可以说这是给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新的规定,没有数量指标,但是比翻番的任务更艰巨,而且时间比较短。
蔡昉指出,此次十九大报告中没有重申翻倍或者经济增速的目标,也就是说对增长有了全新的发展理念,提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而不再强调速度。另外,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这也是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在十九大报告中,全要素生产率第一次被写入党的报告。王一鸣表示,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就下一步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蔡昉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挖掘人口潜能,利用农民工市民化的多重效应,稳定劳动力供给,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二是出清低效、落后和过剩产能,清除夕阳产业、病态企业、僵尸企业,做到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三是要靠社会政策托底走出两难,创造性破坏不能保护落后产能,不保护落后岗位,但必须保护劳动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越是社会政策托底有力,越能做到退出无虞。
经济增长向中高速收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就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重大趋势作出了判断。
一是经济增长向中高速收敛,提高质量和效率成为主旋律。王一鸣表示,如果把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型过程分为上下两个半场,我国经济转型已进入下半场,经济增速快落的风险大幅下降。
二是传统产业逐步达到峰值,新兴产业进入扩张周期,产业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趋势明显,产业融合趋势凸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技术广泛运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三是城镇化深度展开,空间格局网络化更趋明显。到2030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预计达到3万公里,形成“”八纵八横“的高铁网;城镇化率预计将达到70%左右,届时将有超过10亿人生活在城市;更多省份迈入中高收入阶段,这些省份常驻人口数量总和预计将超过7亿人。
四是能源和主要矿产资源需求在2030年前达到高峰。王一鸣表示,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后,经济结构变化和能源效率提高使能源消费增速趋缓,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在2013年后出现“弱脱钩”趋势。
五是中国占全球经济份额明显提升,与世界经济互动作用增强。无论是按购买力平价还是按汇率法计算,近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都超过30%,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快速提升,成为世界商品和资金流中的重要环节和全球性生产平台;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快速提升;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程度加深,议题创设和引领能力逐步增强。
宏观政策要管住货币政策的总闸门
对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表示,中国当前主要的风险是房地产问题和地方债问题,即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问题。十九大已经认识到央地的财政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当前一些主要风险的必须的制度保障。
徐忠表示,十九大报告里提到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里面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容易,容易改的已经改完了,现在是啃硬骨头,但相信十九大之后这些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因为一是已经通过反腐、扶贫、环境执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通过十九大把中层能干、有担当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所以后面的改革是可以推进的。
徐忠表示,十九大报告淡化了GDP,强调了质量、效益和新动能的三位一体,同时要处理好过剩产能,僵尸企业要退出。所以今后宏观政策的共性在供给侧,要避免大水漫灌,尤其是要管住货币政策这个总闸门。另外,政策实施方式实现了转变,过去以需求侧为主,今后则要给市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保护产权,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我们的市场准入应该更加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