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罗伯特·默顿:金融创新解救危机
发布时间:2017-03-06 浏览次数:7536次

以“中国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为主题的上海金融论坛近日在沪举行。199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默顿教授在论坛上表示,资本市场有个规律,预期风险越高,预期的回报也越大。中国如果能够在全球风险分担中有所进步,将降低中国企业的资本成本,促进股价上涨,为投资者提高预期的收益和风险比。1月21日,《新民晚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罗伯特·默顿:金融创新解救危机

今年春节来得早,各大机构的2017年经济展望报告才刚开始发,就临近放假了。就最近的专家观点而言,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字:不确定。

美国新一任总统特朗普竞选时作出很多承诺,包括通过财政手段刺激经济。但美国的债务居高不下,生产力的提高又很难通过一些财政刺激政策来实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到底多高?曾经的承诺究竟哪些能兑现?美元强劲走势2017年会不会出现变化?难下判断。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周二宣布“脱欧”方案时明确表示,英国不会留在欧洲共同市场,但会寻求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议。英国铁了心要“硬脱欧”,而非“半留、半退”。梅姨发表强硬讲话后,疲软半年多、对美元差不多跌去20%的英镑汇率却突现大涨,出乎市场预料。专业投资人士对英国未来发展走向,雾里看花。

反全球化的趋势正日益明显。汇丰高级经济顾问简世勋(Stephen King)本周在上海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无忧虑,他说,自28年前柏林墙倒塌后,全球化飞速发展。当时的欧美国家认为,西方国家原来产出的经济财富,也会进一步在其他市场获得,而所有的人会因为全球化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过去几年,西方社会对全球化的喜爱出现了停滞,发现经济实力越来越多往东方迁移,对经济和政治带来诸多挑战,包括较低的经济增长,疲软的生产效率提升,越来越多的收入不平等。因此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倾向在西方不断抬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脱欧皆是其映射。

201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支柱之一,将由房地产交棒给其他大类。出口能否扛起大旗?难说。欧洲经济不振,美国市场广阔且复苏一枝独秀,但少不了要拿中国的贸易顺差大做文章。长江养老保险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博士分析,由于反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全球贸易与金融领域管制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筑起高墙,以邻为壑,贸易战增多,全球对外投资规模下降。

为达到稳中求进的目标,可以较确定的是,今年中国基建投资将有比较强劲的增长。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中国在基建方面的短板很多,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地下的包括管网和地铁,中国的多数城市这方面跟上海有很大差距。天上的雾霾及各种污染,需要投资治理,促进更新换代,减少碳排放量。财政政策方面减税费、补短板有发挥的空间。

有一点专家们认为可以确定,21世纪全球经济可能出现重塑,中国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区域全面经济合作及一带一路方面,未来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罗伯特·默顿:金融创新的驱动因素是金融科学、技术和经济需求。回顾1970年代美国所遭遇的金融重创,金融创新正是解救危机的特效药。在当年重大的危机情况下,美国作为一个大国,采取的行动不是紧缩也不是减缓,而是私营部门在政府的通力合作下,创造和建立了新的市场,目的是用更好的方法来管理和分担风险。在创新方面步子大一点,需要靠素质优秀的专业人士做出好的判断。

资本市场有个规律,预期风险越高,预期的回报也越大。中国如果能够在全球风险分担中有所进步,将降低中国企业的资本成本,促进股价上涨,为投资者提高预期的收益和风险比。

金融服务领域中涉及清算和结算、产权保证保险、支付等几乎无需判断的任何业务都将面临巨大的变革挑战,从而以透明取代不透明的模式。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