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以中国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为主题的上海金融论坛今天在此间举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前印度央行行长拉格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及前IMF副总裁朱民等重磅嘉宾联袂出席。论坛由被誉为“金融黄埔”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高金)主办。1月16日,经济观察网对此进行了报道。
高金举办上海金融论坛 聚焦2017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
1月14日,以中国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为主题的上海金融论坛今天在此间举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前印度央行行长拉格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及前IMF副总裁朱民等重磅嘉宾联袂出席。论坛由被誉为“金融黄埔”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高金)主办。
2016年是全球动荡多变的一年。在黑天鹅事件频出,民粹主义抬头的全球新趋势下,2017年无疑将是充满更多不确定性的一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和长期以来引领全球增长的最重要的引擎之一,一方面被寄予厚望,另一方面自身也在经济结构转型、金融发展和国际化等方面面临诸多的挑战。为此,在中国金融界2017年开年首场高端国际论坛上,中国议题成为了这场世界级对话的关注焦点。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瑞穗金融集团讲席教授、高金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遇到了新的挑战,尤其面临着向新的发展模式的转变,一个由规模到效率、由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由以资源投入为驱动到以创新为驱动、由规模递减到可持续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关键是要真正发挥金融市场在资源和风险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而这个作用必须有一个现代化的、开放的金融体系的支撑。但实际上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比,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明显滞后。而国内经济的放缓和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不确定性,给积极的金融改革和创新加大了阻力和难度。
高金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则透露,高金创办上海金融论坛旨在搭建一个汇聚中外知名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行业精英的开放交流平台,以中国深度和全球视野相结合,深入探讨重大的经济和金融议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论坛不仅致力于发掘中国金融改革中的难题,还将通过严谨的研究和深层的讨论及互动寻求相关解决方案。
论坛上,诺奖得主罗伯特•默顿在题为“金融科技和创新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功能健全的金融体系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要行使全球经济的领导力必须有一个世界级的资本市场。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科学、技术和经济需求则驱动金融创新。
他认为,美国70年代的经验表明,危机可引发金融创新,从而带来金融体系的持久改善。而应对全球老龄化和人口寿命延长的挑战,改善金融服务以应对亚洲GDP的大幅扩张,通过全球多样化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当下金融创新的机遇。默顿还强调,金融服务中“FinTech”的机遇与挑战则可被视为金融与技术创新的未来,若能成功实现创新和提供卓越金融服务的整体战略就能创造信任,中国大规模金融创新发展规划的设计流程是打造一颗“通往涅磐的北极星”。
对于2017年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前IMF首席经济学家及印度央行行长拉格拉姆•拉詹围绕“全球经济和金融展望——西方民粹主义的兴起将如何影响新兴市场”这一主题展开观点分享。在他看来,民粹主义崛起源于对就业前景和收入停滞的担忧,所引发的政策将更加强调直接效应,而淡化长期或意外后果。纵观新兴市场当前的局势,拉詹判断,短期内呈现通货复胀态势,投资可能依然按兵不动,除非贸易趋势更加明朗化,基础设施投资需要时间。为此,新兴市场必须更多地着眼于国内需求,资本流将继续保持波动性。此外,他预计,民粹主义抬头将会从货币政策、欧洲银行业、地缘政治和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等方面造成短期风险。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前IMF副总裁朱民在发表题为“世界经济与中国: 结构变化和调整”的主题演讲时指出,2017年全球经济将维持整体低位运行,呈现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低投资趋势,同时在人口、需求、收入分配、社会方面发生结构性变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果,但前路仍有挑战,世界和中国都要以结构改革来提升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学经济学教授、前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高金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瞿秋平以及赛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刘啸东等,则围绕 “中国资本市场 – 机遇和挑战”及“中国GDP增长放缓 – 结构性还是周期性?”两大圆桌讨论主题,与350余名海内外知名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行业专家就中国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等重大和热点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