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海金融报》发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副教授朱蕾的观点报道。朱蕾教授指出,上市公司推高送转的动机包括:投资者通常认为低股价股票上升空间大,高股价股票上升空间小,上市公司管理者通过高送转降低股价,吸引投资者购买,提升股价;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机构过了锁定期后,可利用高送转来刺激股价,进行套现。
“高送转”频出为哪般
随着中报季到来,今年上市公司中报推“高送转”可谓愈演愈烈,越高比例高送转,越受市场追捧。此现象是否正常?高送转密集推出背后又有怎样的理由?市场反应是否理性?记者近日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公司刚上市欲将市值做大,有几种方式,如资产重组、高送转等。上述并非靠正常经营做大市值的方法,正受到监管层密切关注。一些高送转“土豪”方案,不乏更大力度助推股价,上市公司攀比效应等原因,投资者需警惕没有业绩支撑、出于某些利益目的(如减持套现)推出高送转的个股。
“见光死”行情显现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沪深两市已有24家上市公司发布今年的高送转预案,其中10股送转25股(含)以上的达到8家,而2015年全年仅3家。
具体来看,今年中报推出高送转比例最高的上市公司,高达每10股送转30股,10送转10以上的上市公司已达21家,占比87.5%。而统计显示,2010—2014年年中,送转方案为10转10股及以上的公司分别为5家、26家、17家、17家和34家,其中分红力度最高的仅为每10股转15股。
为何今年年中会出现如此密度和大手笔的高送转现象?对此,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屠骏告诉记者,原因可能在于:高送转可以增强股票流动性,且是成本极低的股价催化剂;高送转股票近年大幅增加,炒作效应减弱,年中进行高送转更吸引市场注意力;在市场风险偏好低、热点少时,高送转超额收益提高。
也有机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之所以高送转越来越高,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A股的估值越来越高,高送转吸引眼球、助推行情的效应有所下降,想要推动公司股价更大幅度上涨,只有推出更高比例高送转;二是高送转攀比效应致上市公司高送转越来越多;三是一些上市公司借高送转进行资本运作,高送转变成一种廉价、低成本的工具。
从市场反应来看,不少上市公司高送转方案推出后受到持续追捧,股价连续走出几个一字涨停板。例如,爱康科技打响2016年中期高送转第一枪时,其股价在方案公布后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四通新材6月14日发布10转20的高送转预案,股价自6月28日复牌以来已连续8个涨停。煌上煌6月30日公布10送5转增25派1.25元(含税)的中期分红预案,股价随后走出四个涨停。
不过,也有出现高送转“见光死”现象。蓉胜超微今年中报披露10转增25方案后,当日收盘暴跌9.57%,但该股在方案公布前曾经历一波大幅上涨;新潮能源7月11日推出10股转增28股的高送转方案,7月14日复牌后继续暴跌。
上海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蔡钧毅告诉记者,很多上市公司宣布推出高送转后,行情高开低走是因为此前涨过一段时间;也有的高送转是结合产业资本减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朱蕾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推高送转的动机还包括:投资者通常认为低股价股票上升空间大,高股价股票上升空间小,上市公司管理者通过高送转降低股价,吸引投资者购买,提升股价;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机构过了锁定期后,可利用高送转来刺激股价,进行套现。非流通股限售期结束后,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也可通过高送转推高股价配合大股东减持。通常出于后两种原因推出的高送转,在方案推出后会带来股价下跌。
强监管防利益输送
值得警惕的是,今年年中送出高送转“大礼”的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记者注意到,截至昨日,至少有8家以上推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遭到交易所询问。从问询的内容看,多数涵盖利润分配的理由及合理性、与公司业绩的匹配性,以及重要股东未来6个月内是否有减持意向等。
作为2016年沪市首份半年报,上周一新潮能源超高比例高送转方案,一推出即收到上交所问询函。
半年报显示,新潮能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06.22万元,同比下降45.2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8.89万元,其扣非后的净利润亏损额度更是高达4102.65万元。另外,新潮能源2014年和2015全年的扣非净利润也都为负值。
此外,推出“10送5转25派1.25元”的煌上煌以及“10转20”的东诚药业虽勉强实现盈利,净利却分别出现11.84%和29.63%的下滑。这两家公司也无一例外收到交易所问询函。
蔡钧毅表示,A股市场对高送转比较青睐,2012年以来高送转的数量越来越多。目前监管层打击投机,所以一些推高送转的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问询函,如业绩下滑推高送转、离谱的高送转会受到询问,也让其他上市公司推高送转之前多考虑下。
机构投资者指出,高送转本身不创造价值,但从过往案例看,如果公司推出高送转,往往暗示业绩进入高速增长爆发期。理论上说,业绩增长推动股价增长,股价增长到一定程度,推出高送转降低股价,会使股票流动性更好。因此,高送转是辨别一个公司是好还是差的标准,但实际上现在A股高送转已成为数字游戏。
对于业绩下滑仍推出高送转这类行为,屠骏认为不合理。高送转对股价的提振效果来自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看好,业绩不佳的公司进行高送转对股价催化有限,且有高层、大股东减持套利的风险。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不只今年,去年也有不少业绩下滑的上市公司推高送转方案。据券商中国统计,2015年年报发布高送转的339只个股中,有88只2016年一季报业绩出现下滑,占比达25.96%,其中有42只个股在2015年年报业绩下滑的基础上,2016年一季报业绩继续下滑,占高送转个股的12.39%。
机构投资者表示,没有业绩支撑、出于某些利益目的推出的高送转,会给市场带来很坏的影响,高送转本身不创造价值,却很长一段时间影响股价,带动股价大幅上涨。让市场上很多资金加入进来,模仿这种炒作行为,加剧投机氛围,很可能使跟风散户造成较大损失。
朱蕾指出,由于投资者有价格幻觉,一些上市公司会利用这一点推出高送转,达到自身减持套现目的。对此类高送转,投资者应当谨慎,不要盲目跟风参与高送转,以免亏损。以吴通控股为例,公司在6月23日推出10转增30的高送转预案,仅仅过了五天,便发布一则股东减持方案。公司股东万卫方、薛枫、谭思亮、何雨凝等计划三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6293.9万股(占总股本的19.75%)。
有分析指出,各家公司争相推出高送转方案,而与之伴随的却是各个股东减持的消息,这已然涉及利益输送,引起交易所的关切。
朱蕾表示,不应该允许这种损害市场公平正义的行为大面积发生。建议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后,产业资本减持应有一个限售期,如一年;高送转后的减持行为应征收所得税;取消大宗交易;要求上市公司推高送转与其业绩挂钩,遏制业绩下滑的公司推高比例高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