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海天会联合主办的“SAIF·CAFR名家讲堂暨海天名家”活动特邀世界顶级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终身名誉教授、丹华资本创始人张首晟莅临发表题为《科学,创新与投资》的主旨演讲,活动由高金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主持。高金金融学教授、副院长陈宏,高金副院长潘杰等领导出席活动。6月6日,《文汇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在上海交大演讲 “从0到1”的创新需更多科学思维
不论是科技创新还是投资,用的都是同一种科学思维方式,那就是从0到1的创新。杰出的科学发现并不是在“攻关”中产生的,创新思想也是如此。在昨天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主办的名家讲坛上,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发表了演讲。在他看来,也许我们现在从1到10、从10到100都能够做得很好,但是从0到1的创新还有一段路要走。
张首晟是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2007年,他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 杂志评为“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他也曾是斯坦福最年轻的教授。基于他对拓扑绝缘体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开创性研究,张首晟已包揽物理界所有重量级奖项。去年,在诺贝尔奖的预测中,他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物理学家。
张首晟还在斯坦福大学任创业导师,帮助多名学生创办公司,并作为天使投资人,成功投资了高科技公司VMWare (威睿),这家公司如今市值已达440亿美元。
只有解决真正的科学问题,才能带来真正商机
张首晟认为,现在全世界都在学硅谷,连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在学硅谷,但是,“所有人都应该回头看,当年是什么机会使得硅谷产生的。”在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肖克莱发明了三极管,随后他带着三极管的工艺来到了硅谷,正是三极管的工艺造就了最初的硅谷。“这意味着只有解决真正的科学问题,才能带来真正的商机。”张首晟说,一个科学的基础发现要走向应用,往往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也不是以应用为目标的。他的量子霍尔自旋效应在2006年发表后,到2007年就被证明存在,并且可以用于解决日渐走向终结的摩尔定理了,这就是一个例子。
“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科学的灵感在哪里?并不是在现实的追求上,而往往是追求一种美妙的自然的规律。”张首晟说。他有一天看《生活大爆炸》,发现“谢耳朵”写了满黑板的公式都是他发明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科学发现已经影响了数千万人。
学科分隔阻碍创新,创新来自于自由的氛围
在张首晟眼中,他的偶像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他当年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学到的那个用风筝在雷雨中测试雷电的科学家。“长大后我才知道,他的厉害在于他不仅是科学家,还是外交家、政治家、商人。”张首晟说,这对他的启示就是,科学真正的伟大在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用于科学,也可以用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各个学科。而现在创新最大的障碍就是各个学科的分隔,禁锢了自由的创新思想。
在他刚到斯坦福大学时,就想把拓扑的概念用于材料,但是他写的很多项目申请书都被斥回,没有人相信这两样可以产生关系。后来学校终于相信了他,在他没有拿到国家基金的情况下,给了他研究上的支持,并使他获得了终身教职。“自由的气氛对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创业公司在全世界的成功概率是3%,那么硅谷创业公司的成功率在10%左右,而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创业成功率往往在30%-40%,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创新的氛围。”张首晟说,“正是因为斯坦福的存在才会有硅谷。因为斯坦福的教授和学生想的都是从0到1,没有任何条条框框,不像那些财力远超斯坦福的大公司,他们任何投入总得有计划书,但是这些计划书往往就成了禁锢你的框框。”
张首晟认为,中国高校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大牌教授往往掌握着诸多资源,即便年轻人有了成果,也须属于这个大团体,这很难激发年轻人的创新热情。他认为中国的大学应让更多年轻人发挥作用,激发年轻人的创新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