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李峰教授:产融结合带来利润增长也造成风险叠加
发布时间:2016-05-31 浏览次数:8163次

5月29日,人民网发布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MBA项目主任、会计学教授李峰的观点报道。李峰教授表示,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调整与组织变革来渗入金融领域,为客户和其他利益方提供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与产业经营形成协同效应。与此同时,李蜂教授指出,产融结合存在诸多风险,财务杠杆、资本整合风险、内部交易及泡沫风险等较为常见。

专家:产融结合带来利润增长也造成风险叠加

产业和金融的关系究竟如何?一方面大量产业资本往金融渗透,大公司收购银行牌照或通过并购往金融方向发展;而另一方面,由于融资成本过高,实体经济并不景气。矛盾之间,中国的产融结合之路该往哪里走?5月29日在南京举办的“SAIF金融管理论坛”上,上市公司财报研究专家李峰表示,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调整与组织变革来渗入金融领域,为客户和其他利益方提供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与产业经营形成协同效应。但他同时也提示,产融结合存在整合风险、内部交易风险等诸多风险。

李峰举例称,作为国际快递巨头之一的UPS曾于2001年收购了一家银行,提供以存货和应收款为抵押的贸易融资,做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一,由于公司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实时掌控,因此在风控上比银行有优势。此外,沃尔玛通过打造消费金融业务,既吸引了更多客户,也赚取了融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处在国内风口上的行业,金融在美国却是另一番景象。“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就出现产融分离趋势,比如通用电气就剥离了金融板块业务。”李峰介绍,通用电气退出金融业务是因为美国对金融的监管愈发严格,企业经营成本太高,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产融结合有不少风险。

“产融结合的风险点很多。”身为上海高级金融学院MBA项目主任的李峰对各家上市公司财报有深入研究,他指出,“财务杠杆、资本整合风险、内部交易及泡沫风险等较为常见。比如中国的一家上市公司,其现金浏览表显示利润为42.9亿,而现金流仅3亿,可见其销售额都来自跟关联方的销售,以应收款而非现金的形式进来。只看最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就会知道该企业是非常危险的。”

企业融资难的痛点也催生了不少金融商机。江苏一家金融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小微企业目前的平均融资成本约为16%,而该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提供金融服务,让融资成本降至12%左右。

“在当前库存和企业杠杆高企、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经济持续低迷将是不良资产滋生的温床,银行迫于不良资产率考核压力,惜贷、抽贷现象将更加严重,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更加突出。”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提醒,走出这一恶性循环周期的关键是加快处理银行不良贷款,剥离不良资产,隔离处置形成潜在坏账的资产,激活商业银行融资能力,释放银行对实体经济放贷意愿与风险偏好。

李峰说,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企业融资成本亟需降低,而在这方面金融行业负有重要责任,但要注意关心和管理好风险。

【原文链接】专家:产融结合带来利润增长也造成风险叠加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