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邱慈观教授:论正义
发布时间:2016-05-19 浏览次数:7578次

《陆家嘴》5月刊刊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邱慈观的专栏文章《论正义》。

论正义

今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了一场“桑德尔与中国哲学”研讨会,本尊迈可·桑德尔 (Michael Sandel)也全程出席了三天研讨,与杜维明、陈来、安乐哲等名家论学,中西交锋, 堪称上海学术界盛事。

桑德尔二十多年来在哈佛大学讲授“正义”课程,极为叫座,动辄千人选修,近年更经由网络影音传播,举世知名。在课堂上,他常运用各种道德两难,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有关正义的各种论据,以及商业操作和生物科技等重大争议,树立现代教学的典范。

不过,若就理论建构的原创性和影响力而言,当代正义理论大师当数另一位已故的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John Rawls),他在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已成传世经典。 罗尔斯曾说:“正义是社会机构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

正义问题是西方思想家历来的重要关怀,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就有专章讨论。受到西学影响,中国社会开始使用这个名词,甚至用西方的语境和思路进行论述。 其实,西方的正义概念用法相当复杂,因此,翻译成中文时,也一直在正义、公正、公道、公义之间徘徊。

简单分析,正义有两个意涵,一是要求相应的对待,一是要求公平的对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赏罚分明”,这就是相应的对待,也合乎正义的要求。另一方面,孔子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则侧重于公平的对待。 正义的要求深植人性之中,若是未能满足,则令人心生不平之感,“愤愤不平”,甚至“义愤填膺”。不平之感并不仅限于自身的遭遇,也扩及他人甚至不相干者的遭遇,故有“打抱不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俗语。有时观看戏剧、电影,明知情节纯属虚构,人们也会为剧中人物的遭遇感到不平,从而情绪起伏。

这些经验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当代科学研究也从不同角度证实人类天性中的正义要求。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把两人分为一组,然后给其中一位百元币值的现钞,让他决定要分多少给另一位。如果他决定只分10元出去,而对方接受了,则双方都可把分得的钱放进自己口袋带回家。但若对方不接受他提出的分配方案,则两人都拿不到钱。依理性的计算,不管分配比例多少,总是能拿到钱,有一些总比完全没有好。但是,人们实际反应并非如此,通常另一位宁可大家都拿不到钱,也不愿接受低于三成的分配,突显了要求被公平对待是出于本能。

此外, 脑神经科学也已证实,右脑的背外侧前额皮质在这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交易活动里,交易双方一般都是站在平等的基础上,由此很容易发展出公平的要求。在此,双方提出的交易物应该具有同等价值,而且能以精确方式计算价值,以避免落差。初始时,以物易物只要达到双方主观的满足即可。但是,在要求精确的趋向中,中国出现了秤,西方出现了天平。如此,借由目视,即可看出两端的平齐。最后,再由精细的刻度或砝码,达到客观的精确性。接着,在无法共量的领域,人们运用货币这类中介物作为共量的单位。然而,无论是最原始的以物易物,或是较繁复的证券交易,背后皆对公平的要求有所预设。此外,法律之所以禁止内幕交易,乃是因为这已破坏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换言之,有违程序正义。

当然,公平对待也不是一味追求无条件的平等。勤奋工作者和偷懒者若是获得同样回报,也会让人觉得不公平。中国自古即有“天道酬勤”的说法,由此可见,公平对待的要求也蕴含相应对待的要求,也就是根据能力、需求、表现和付出的差异而有相应的对待。在相应的对待上,人性的要求很强,甚至扩展到人生的赏罚活动。在赏罚中,功过大小都须相称。“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大功大赏,小功小赏”。反之,若是无辜者受罚或赏罚不合比例,则令人不平;不论功过大小,一律平等对待,也令人不平。甚至,普遍要求德与福之间的相互对称,一生行善而无善报,一生行恶而无恶果,非但令人不平,更由此而期待于幽冥或来世。

任何社会都应该追求正义,减少不平。因为,不平的感受会逐渐累积,由少而多,由点而面,最终造成社会的不安,甚至动乱。一个社会越能减少不平的现象,也就成为一个更和谐的社会。享有公平而相应的对待是人性的普遍要求,如何让这些正义的要求能够在世间落实,乃 是每位成员共同的责任。

就现实状况而言,人类是不平等的,有智有愚,有强有弱。若面对不足的资源,且无中立的分配者,在自然竞争状态下,强者势必拥有最多资源。动物世界即是如此,但动物世界显然不具备正义概念形成的条件。然而,人们看到“以大欺小”的悬殊状况,通常会感到不平,甚至为弱者加油助阵。因此,在正规的拳击比赛中,会依体重分为不同量级。此外,在贫富悬殊过大的社会里,政府会通过累进税率与社会福利等机制减缓不平。事实上,在文明的渐进历程中,人类社会不断通过人为的努力,改善种种弱肉强食的状况。这表示,正义概念在相应对待的要求中,还加入了追求均衡调节的思维。

正义论大师罗尔斯强调,社会正义须奠基于公平的基础上,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前沿科技的多寡,而在于其如何对待最弱势的族群。当今全球峰会重视普惠金融,各国政府陆续 将此列为发展目标,并通过多项跨界合作方案来推动,其立意也正如此。这无非是拟强化弱势族群的机会,给予他们一些基本的金融权利及财务素养教育,一方面帮助他们站起来,另一方面减少强弱之间的差距,使社会更趋于公平。这也是中国先哲强调的,人处三才之中,有责任参赞天地之化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越有能力的人越有责任去减少世间不平,让社会更加和谐完善,此当为今日的正义观。

【原文链接】论正义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