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朱宁教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以往看走眼次数不少
发布时间:2016-04-07 浏览次数:7037次

4月6日,《新民晚报》刊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的观点报道。朱宁教授表示,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以往看走眼的次数其实不少。没必要对一两家金融机构的判断作过多纠结。

“百年老店”也会看走眼

有句老话叫“当局者迷”,然而,也有很多时候旁观者只见皮毛,未必能“清”。识大势控大局,中国人有自己的主心骨。
  
3月31日,标准普尔宣布,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引发市场波动。标普的理由是预期中国政府信用度面临的经济和金融风险正逐步上升,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推进可能慢于之前的预期;预计中国政府和企业杠杆率将恶化,投资比例可能远不如之前认为的那样稳定在GDP的30%-35%之间。无独有偶,穆迪3月初也宣布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标普和穆迪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三家百年老店中的两家。1个月内中国连吃两张“告警单”,乍一看有些吓人。不过,综合国内上上下下的反应,不认同的意见几乎一边倒。外交部表态“希望有关机构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4月1日的这段回应简单而有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去年中国经济增长6.9%,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消费拉动超过投资驱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6.4%,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50%,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在不断改善。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中国经济将保持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并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而财政部的官员立场更为鲜明,认为国际评级机构这样做“缺乏远见”,将来实践会证明它是错误的。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后十多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公开场合硬气地评论道:我们不在意它的评级,希腊出那么大问题的时候,穆迪对其评级还高于中国。
  
楼部长的话扯出一段往事。2009年后,欧洲部分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原因是这些政府的社会福利等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通过财务造假加入欧元区的希腊问题开始凸显,接着进一步发酵,主权债务危机开始在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五国蔓延。美国三大评级机构连连下调希腊等债务国的信用评级,在整个过程中推波助澜,落井下石。欧债危机发生后,欧元区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即便如此,给希腊的评级还高于中国,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不过,需要弄清一件事,此次调降的是评级展望,指未来的变化趋势,而非我国的主权信用评级。4月1日,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权信用评级一直在稳步上升,标普从“BBB”提高到“AA-”,穆迪从“Baa1”提高到“Aa3”,目前均为其评级体系的第四高等级。即使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历最困难的时期,我国主权信用评级也在上升,这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具备巨大的潜力和韧性。
  
最近就此事请教几位经济学家的看法。曾在美联储工作数年的长江养老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认为,中国政府不可能容忍主权债务违约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说明标普显然没有适合中国体制的评级模型。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和高级研究员许文兵两位则指出,这是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误判。中国的整体风险状况稳定可控。在地方政府预算体制改革和存量债务置换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各级政府的债务情况更为透明,存量风险得到了有效的释放。虽然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增长较快,但行业不良率仍远低于2%,且3%以上的拨贷比为银行应对潜在风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以往看走眼的次数其实不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回顾说,2011年标普有史以来首次调低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几周后穆迪下调了日本国债的信用评级。但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没有因信用评级的下调而大幅上升,反而大规模下调,一度触及历史低点。美国财政部指出标普在估算美国财政状况时犯了简单的算术错误。日本股市在国家信用评级下调后跌幅仅1%,国债收益几乎不受影响。因此,没必要对一两家金融机构的判断作过多纠结。但是,毕竟国际评级机构最注重声誉。前段时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它们的声誉已受到影响,处于恢复期更珍惜自己的羽毛。古语云:“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中国的金融体系历来较为传统和封闭,沟通是化解金融风险和减少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金融负面意见的有效手段。

【原文链接】“百年老店”也会看走眼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