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报】严弘教授:资产证券化缺乏合理定价机制
发布时间:2016-02-23 浏览次数:6785次

2月23日,《上海金融报》刊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严弘在“2016结构性融资与资产证券化论坛”上所发表的观点报道,严弘教授表示,虽然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经历了2015年的迅猛发展后,市场规模已达到近六千亿人民币,但与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存量、年发行量之间仍有二十多倍差距,预示着资产证券化市场在中国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金融学教授严弘: 资产证券化缺乏合理定价机制

日前,在“2016结构性融资与资产证券化论坛”上,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金融学教授、中国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严弘表示,虽然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经历了2015年的迅猛发展后,市场规模已达到近六千亿人民币,但与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存量、年发行量之间仍有二十多倍差距,预示着资产证券化市场在中国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严弘也指出了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可能面对的挑战,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给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冲击可以给中国带来的借鉴。

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2015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达到近六千亿人民币,较前一年有超过40%的增长,但相较于美国的具有十万亿美元的存量、两万亿美元的年发行量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而言,体量还很小。然而,这二十多倍的体量差别,也预示着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2015年,企业ABS(资产抵押债券)或以其他非银行信贷作为支持资产的ABS数量明显增长。2014年末,资产证券化产品85%来自于银行间市场主导的信贷资产作为支持的信贷ABS,企业ABS或非银行信贷支持的ABS仅为12%,而这两项占比在2015年分别为60%和39%,后者的总量和占比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政府及监管部门也在助推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2015年1月,银监会、证监会备案制推出;4月,央行允许一部分满足条件的机构以注册形式自主发行产品;5月,国务院进一步明确推进五千亿规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7月,证监会允许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业务;8月,保监会印发《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支持保险资产证券化的过程;12月,浦发银行首发住房公积金的证券化,标志着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规模化的开始。

实际上,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原始权益人在其资产结构里做一定的调整,通过二级市场的资本运作来改善资产流动性,同时降低融资成本。但由于资产证券化的最终产品依靠资产信用而非主体信用,所以原则上,需要实现信用风险与发起人或者原始权益人的信用风险隔离,但目前国内的法律体制和刚性兑付文化传统是真正实现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般看来,资产证券化为投资者及市场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资产类别。由于资产证券化本身从总体设计、基础资产选择到产品设计,可以产生不同层级的风险特征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从而帮助其实现资产多元化。对于金融市场而言,资产证券化本身通过为市场提供新的投资产品和交易手段,有利于整个资本市场实现多层次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市场的定价能力和流动性。

2008年金融危机对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所造成的冲击值得中国借鉴。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反映出美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信息披露问题、银行对基础资产的审核和相关的道德风险问题等,这些为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也需要从业机构和监管部门研究了解,以避免重蹈覆彻。

就目前而言,发展资产证券化过程需要关注的问题涉及法律、财务、会计和监管等各方面。对于发起者而言,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资产出表和风险隔离;对于购买者而言,需要对如何实现风险隔离、售后管理环节、现金流转环节、产品的信用增级如何体现有明确的了解。而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需要在监管法规和财会准则方面有所突破,而监管割据的现象也需要有所缓解。

值得关注的是,资产证券化的机制设计包括从一级市场、中介机构、二级市场三个环节,二级市场的活跃和投资者的需求是影响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披露高、流动性强的产品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然而由于目前国内还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导致流动性不足,投资者的资产债券化产品期限短等问题出现。

总的来说,目前资产证券化市场合理定价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隐性担保、刚性兑付扭曲市场定价机制;基础市场数据缺失;信息披露不完全等方面。此外,还需要有更多具有定价能力和资本来源的专业投资者参与。

【原文链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金融学教授严弘: 资产证券化缺乏合理定价机制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