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国际金融报》刊发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吴飞的观点文章。目前,中国的家族企业出现了从实业向金融业逐渐转型的趋势。对此,吴飞教授指出,家族投资平台在投资策略和理念上与传统的金融机构存在很多差异。首先,家族投资者应意识到其投资的时间跨度通常要比传统机构投资者更长。其次,家族投资相对于金融机构在操作上具备更大的灵活性。第三,家族投资平台没有一般机构体制僵化的限制。最后,家族投资可以采取个性化及定制式的投资方式,满足家族独特的需求、偏好和风格。基于以上差异以及金融的专业属性,对于富豪家族来说首要问题是聘请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其投资进行管理。
家族投资者应有独特投资方式
当前,市场上普遍反映实业越来越难做,中国的家族企业出现了从实业向金融业逐渐转型的趋势。比较普遍的模式是保留主营业务线的同时积极开拓金融领域的投资,如参股金融投资机构或成立公众公司模式运营的产业投资基金。另外一种较为隐蔽但逐渐浮出水面的模式是家族在实体企业以外设立由家族控股的私人投资公司、投资基金或者其他投资主体,对企业多年积累的财富进行投资管理。通过公开信息统计,美的的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何享健家族投资参股的金融机构,数量已经多达10家。一些大机构如顺德农商行、开源证券和易方达基金等。截至2015年6月底,由何享健控股的美的控股和其子何剑锋控股的盈峰控股的金融资产规模至少已经超过1800亿元,俨然一个巨大的“金融帝国”。
由于金融的专业属性,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投资,对于富豪家族来说首要问题是要聘请到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其投资进行管理。从专业程度而言,家族投资平台往往希望能够从传统金融机构聘请到高端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往往聚集在投资资源更为丰富、薪酬方案更为详尽的大型机构。比如说,常见的方式是从一家大型公募基金聘请一位基金经理作为家族的证券投资私募基金的管理人。然而,在笔者看来,家族投资者也应该意识到,他们不必按照大型投资机构的方式进行投资和运营,因为两者的长期目标、阶段性目的和投资限制各不相同。家族投资平台在投资策略和理念上和传统的金融机构存在很多差异。
首先,家族投资者应该意识到其投资的时间跨度通常要比传统的机构投资者更长。一个家族在考虑其投资周期时应该考虑的不仅是5年10年,甚至是1/4世纪乃至一个人的一生,更长到一个家族的几代人。所以在资产类别选择和资产配置上可以考虑更为长期的策略。投资理念上更具耐心,避免过度追求短期的终值,寻找长期锁定资本并产生长期增值的能力。投资方式上,往往与实业关联的家族具有的优势之一是可以获得独有的长期投资机会。一项对欧洲家族办公室资产配置的调查发现,这些家族办公室将超过20%的资产投入到各种低周转率、具有天使投资类型回报的私募股权投资工具当中。
其次,家族投资相对于金融机构在操作上具备更大的灵活性。这个灵活性可以有效地配合其采用的长期投资策略。在良好设计的激励机制下,家族投资相对传统机构面临更少的业绩考核、资金赎回和经理人就业压力。所以短期的市场波动对于家族投资者的影响明显要小。很多时候,机构明知其投资逻辑是正确的,但因短期内投资者无法承受损失,最后导致机构将重心转向更为短视的目标。这就是耐心资本给予家族投资者的力量。另外,机构投资者和家族投资者在风险承受能力存在差异。机构投资的要求是旨在最低程度标准差的约束条件下,实现一个具体目标(给定收益风险最小化)。家族投资者的风险指标衡量种类远比标准差要广泛,最关注的焦点往往是资本的永久损失或某一投资期间的亏空风险。
第三,家族投资平台没有一般机构体制僵化的限制,无需遵循传统机构投资者必须遵守的严格指令、披露规定、监管和法律规定。一个机构僵化模式的例子是对它们投资固定收益资产的规定:很多机构只能持有投资级别以上的公司债券,因此往往不考虑公司的基本信用级别变化的原因下,不得不出售所有降为非投资级别的债券。然而,家族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潜在的(和频繁出现的)市场错位。
最后,家族投资可以采取个性化、定制式的投资方式,满足家族独特的需求、偏好和风格。试想一下以下两个富豪家族的投资特征:一个家族的消费比例相对于其资产规模很高,几乎没有传承目标;另一个家族的消费比例相对于其资产规模很低,目标是打造一个代代相传的财富帝国。很明显,在10%的投资组合被私募股权投资套牢10至15年的情况下,或者周期性熊市使得其股票组合在6至8个月内回落了20%-30%的情况下,两个家族的反应是很不一样的。所以两个家族应该采用各自完全不同的资产类别选择和资产配置策略。
在笔者看来,家族投资者应该理解和认可一个观点:现实中他们可以从大型金融机构聘请合适的专业人士管理他们的财富,但他们不需要完全按照大型投资机构的方式和策略进行投资。这就要求每一个家族有它自己清晰明了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目标,在此框架下,专业的投资经理可以采用他们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