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张春教授:中国经济没那么差
发布时间:2015-10-22 浏览次数:6746次
10月19日,FT中文网发布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执行院长张春的观点报道。针对当下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张春教授表示,政府应从四方面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即要加大社保投入、加大服务业改革开放、解决所谓的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问题,以及加强中国金融监管和决策的专业化和透明度。

中国经济没那么差?
 
中国经济不仅是中国问题,2015第四季度能否反弹成为全球争论焦点。正如《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所言,过去是美国打喷嚏全球经济就感冒,现在还应该加上中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也感冒。刚刚从欧洲访学归来的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对笔者表示,目前国际社会主要关注两个问题,除了美联储何时加息,就是中国经济何处去。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官方GDP增长6.9%,增速为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最低。此前,各家机构对于中国真实GDP到底是多少分歧日趋明显,低的接近5%左右,高的则表示7%起。关于中国经济规模因统计因素被低估的看法近期也重新泛起,比如有海外智库认为,因为目前中国使用1993年联合国服务业统计标准,服务业等产业规模被低估,因此经济规模被低估,GDP也要相应上调,那么中国真实经济增速起码高于官方目标7%。

经济学预测基础是模型,但是模型的结果却往往千差万别,中国统计数据也成为研究者的巨大考验甚至噩梦。国际学界对此也争论不休,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霍尔兹认为中国官方名义GDP可信,只是GDP平减指数有问题,而经济学家伍晓鹰则认为中国的官方数据存在根本缺陷。对比之下,张春认为中国经济没那么糟糕。根据张春团队模型的初步结果现实,虽然中国经济整体趋势会有所向下,中国经济在第四季度可能迎来反弹,到了明年第一季度可能反弹7.1%。从全年而言,根据高金宏观金融研究中心此前7月的预测,2015年年化GDP增速为6.9%,2016年为7.2%。

张春认为当前经济学家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把基础问题研究清楚,解决中国数据问题,建立有“中国制度特征”的经济模型。然而模型能否告诉我们经济的全部真相呢?从模型到经济,其间鸿沟正如黑板到真实世界的区别,经济学界主流也因未能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而备受外界拷问。以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例,这是宏观研究最近二三十年最为偏好工具之一,带来巨大的学术生产力的同时,其实证以及预测的准确度也备受质疑。

对此,张春强调模型首先对于理解经济有帮助,但并非万能,也有局限,其次模型如果不能考虑中国特色,例如直接用美国模型来套中国经济,即使有结果也意义不大,因为中国特色太多了,“首先资本账户是关闭的、利率是控制的,有国有企业而没有完善金融市场、依赖银行融资……研究之中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如果中国要改变会有什么结果,究竟有好处坏处,有什么trade off (权衡)。”

模型可以提供理解框架,但是往往无法直接给出预测结果,从研究过程到政策建议之中,需要结合经验以及实际状况。以资本账户开放为例,张春认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是为了响应实体经济的需要,“中国经济越来越强大,企业要走出去投资,百姓资产要全球配置,金融要为经济服务,如果资本账户还关闭,那么就不能很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至于外界最为关心的风险等因素,他认为中国资本账户和国外资本账户开放形式最终完全不一样,可以通过类似自贸区账户等方式控制。

张春是中国高考恢复后第一批大学生,高中就喜欢读《资本论》的他从数学转向金融学;80年代执教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2004年选择回国,近年学术兴趣之一是宏观研究,原因在于中国宏观经济“太重要了”,而目前国际学术界对此兴趣空前。张春目前主要论文合作者包括学者査涛、刘铮、朱晓冬等人,例如今年他与查涛、陈凯迹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宏观年鉴(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上发表的一篇论文(Trend and Cycles in China's Macroeconomy),指出中国经济投资过度根源源于只有重资产企业和有政府担保的企业才能获得融资,因此中国金融体系需要为各种企业开拓更多的空间,同时中国金融机构要学习和研究更先进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方法。

中国越来越重要,但是国际社会和中国之间存在双向信息不对称,最典型的案例是今年8月11日中国汇率改革。此前,上海发展研究院乔依德近期亦在FT中文网撰文谈论中国经济政策对外沟通的重要性,(参见《中国经济政策:理解和沟通》)。张春认为海外往往因为不透明看不太懂中国经济,汇改之际他正在美国,目睹了国内外的信息差:一方面懂行的人明白发生了什么,另一方面海外也存在不理解,不少人甚至认为中国贬值是因为经济撑不住了,断言中国经济要垮了。除了加大透明度之外,他认为监管者预期引导也很重要,全世界央行对投资预期引导的重视都在加强。

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关于中国经济增速的怀疑与讨论都还将继续。比起小数点之后的变化,市场和民众更为关心的问题在于,中国究竟有多大改革意志,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型?这将是未来的最大不确定性。在FT2015中国高峰论坛上,张春强调政府应从四方面推动转型,即要加大社保投入、加大服务业改革开放、解决所谓的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问题,最后则是中国的金融监管和决策一定要更专业化和透明化。

目睹2015年股市、汇市动荡风波之后,可见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力已经远远外溢,中国市场的一举一动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未来的中国,是继续担任世界经济的强力引擎还是潜在的黑暗风险点?事实或许在于,中国经济规模的低估与中国经济增速的高估同时存在,二者调整之后的真实面貌,只能期待经济学家逐步揭晓。

【原文链接】中国经济没那么差?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