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一财网发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的观点报道,张春教授表示,由于央行继5月再度降息降准,且5月的投资和消费数据均高于4月,以及CPI有所回升、通缩预期下降,这些因素都成为了上调全年GDP增速的原因。
二季度GDP将出:学者预测年化GDP增速6.9% 股市影响不大
本周三(7月15日)上午10:00,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一系列经济数据即将出炉。货币宽松、利率下行将对增速有何促进作用?股市震荡、楼市回暖又将产生何种交叉反应?
“SAIF宏观金融研究中心(下称‘中心’)根据最新数据做了年化预测,我们预计2015年年化GDP增速为6.9%,2016年为7.2%。这在此前数据所预测的6.8%和7.0%的基础上有所上调,总体呈上行趋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执行院长张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由于央行继5月再度降息降准,且5月的投资和消费数据均高于4月,以及CPI有所回升、通缩预期下降,这些因素都成为了上调全年GDP增速的原因。
更受关注的是,近期的股市从“疯牛”瞬间转为“疯熊”,更有报道称从6月15日以来的三周中,中国股市领跌全球,蒸发掉的市值比英国一年的GDP还多。张春则表示,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相比,股市的财富效应并不显著。
成立于2013年12月的中心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签署了五年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构建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宏观金融理论和模型。其中,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工业增加值、回购利率、存款基准利率、M2(广义货币供应量)都是纳入预测的变量。除了张春之外,中心由美联储亚特兰大分行资深经济学家、SAIF特聘教授查涛领衔,并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Christopher Sims教授等学者担任学术顾问。
预计2015年年化GDP增速6.9%
国家统计局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上午都会发布上一季度GDP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GDP为140667亿元,同比增7.0%。由于二季度初以来的多空因素交杂,GDP增速也备受关注。
张春根据最新数据所做的年化预测显示,2015年全年GDP增速为6.9%。这一数据看似低于一季度的7%,但实际上已经有所上调。“5月底的预测是基于3月公布的数据,但是显示增速2015年和2016年的年化增速为6.8%和7%,而现在则上调为6.9%和7.2%。”
张春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解释了近期小幅上调预测的三大依据。
首先,央行继5月降息之后,再次降准降息,低利率的后发效应将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更为显著。
此外,最新的预测使用了5月的投资和消费数据,其都高于4月。“其中,5月名义消费比4月环比增加8% ,而4月的环比数据为-0.2%,经过我们的剔除价格因素和季调后,5月环比增加1.1%,而4月为0.4%; 5月名义投资比4月份环比增加20% ,而4月份的环比数据为-0.2%,经过我们的剔除价格因素和季调后,5月环比增加0.57%,而4月为-0.35%。”
更重要的是,CPI近来有所回升,通缩预期下降。张春表示,最新预测中使用了上周四最新公布的6月CPI,同比增加1.4%,而之前5月份仅为1.2%;从环比上看,6月CPI环比增加0;而4-5月的环比均为-0.2%。
不可忽视的是,M2也是预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变量。本报记者发稿前,6月的M2数据新鲜出炉——6月M2增长11.8%,较5月继续反弹。民生证券固定收益研究负责人李奇霖指出,从数据看,外汇占款对M2反弹贡献度不高,反弹的主因是新增人民币贷款高增长和企业债净融资反弹,信用派生存款加速所致。
此外,6月新增社融1.89万亿元(前值1.29万亿),余额增速11.6%(前值11.8%),环比回升但同比和余额继续放缓。分项来看,表内贷款较5月大幅上升5255亿元,表外融资新增988亿元,虽然除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均有所反弹;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元,超出预期。
值得借鉴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3.5%下调至3.3%,低于去年3.4%的增速。IMF将2016年增长预期维持在3.8%不变。其中,IMF预计2015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5%,此前的预估为3.1%;IMF将201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维持在1.5%不变,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维持在6.8%不变,但警告称这两个地区都是潜在风险的来源。
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国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的困难超过去年。“中国今年的GDP增长目标设定在7%左右。”总理也强调,“左右”就意味着可以在7%上下浮动。
据悉,中心已经开始运用和搭建贝叶斯VAR模型展开宏观经济预测,这也是历史上误差最小的模型。
股市因素待考 财富效应不大
本季度最为牵动人心的无疑是中国如“过山车”般的股市,这种惊心动魄的演绎难免令人担心其对于GDP数据的影响。
张春向本报记者坦言,根据国内外经验,由于股市波动较大且频繁,因此都不被直接计入GDP变量,当然不排除会对消费情绪产生间接影响,但其财富效应在中国并不明显。
“中国居民投资和国外的投资习惯大相径庭,国外资产配置相对较为稳定,在股市、房地产、债券中的配比相对稳定,在股市走高时可能小幅上调配置,且投资大多通过机构投资者进行理财计划,较为稳定。因此,股市上涨在国外产生的财富效应较为明显。但就中国而言,散户投资者较多,且多数入市者都是踩着前一轮牛市而来的新手,加之中国居民多数资金仍然在储蓄和房地产之中,因此股市对财富效应的影响要较国外来得小。”张春告诉本报记者。
根据路透社去年5月对51家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主要投资机构所作的月度调查显示,模型投资组合中的现金比重为5.7%;债券配比为35.9%;股票比重则为50.8%。
无独有偶,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近期也在报告中指出,“中国股市财富效应远远小于市场假设,由于股市代表家庭不到15%的金融资产,以及股票发行量仅占社会总融资的5%。”同时,许多普通家庭消费增长的主因是收入增长,并非财富变化。另外,大多数家庭将财富集中于储蓄与存款,并非股票。
有境外媒体近日报道称,二季度的大部分时候,A股都处于牛市之中。统计局将于周四发布的一个独立公告将披露金融中介服务业的增长数据,具体包括券商、银行和交易所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今年一季度,金融服务业同比增长了15.9%,高于其他行业。
就楼市因素而言,张春表示,如果将楼市这一变量加入模型之中,全年GDP增速或仍需下调0.1到0.2个百分点。尽管“330新政”以来,深圳、上海等地房市开始领涨全国,但就中长期而言,房地产市场仍呈下行趋势。
【原文链接】二季度GDP将出:学者预测年化GDP增速6.9% 股市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