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CHFRC)成立仪式暨中国对冲基金研究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并首发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系列指数和研究报告。6月8日,一财网对此进行报道。
私募基金规模过万亿 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私募基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从耳闻目见至实际接触,将其作为资产类别予以配置。但面对数量繁多的私募基金们,业绩标杆在哪、过去表现如何?他们的投资策略风险收益有何不同?借助6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下称CHFRC)首次发布的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系列指数,投资者或可一窥全局。
报告显示从2007年1月初到2015年4月底的8年多时间里,CHFRC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综合指数累计收益率达到202.76%,超过沪深 300 指数的同期累计收益率 (132.72%), 但低于中证 500 指数的同期累计收益率( 390.67%)。具体到各个基金间,报告显示无论是单纯从收益上对比,抑或以夏普比率和索提诺比率等风险调整后指标对比,不同私募基金产品间均存在显著业绩差异,2014年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基金月度收益率均值相差高达7.9%。
既然私募基金业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投资者是否选择业绩突出的基金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收益?报告显示,约有1/3的产品能够做到前后两年业绩排名差异不大,同时有1/5的产品前后两年业绩出现大幅波动。而在排名变化不大的1/3产品中,平均只有一半是业绩好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连续两年业绩排名前 50%、且排名变化幅度不超过 10%的基金仅占总数的 15%。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私募基金及其管理人是投资者获得超额和可持续收益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此外报告认为,对冲基金作为一种追求绝对收益的另类资产,其收益应该不受所处投资环境和市场大盘的影响,而主要来源于阿尔法,即超出市场风险溢价的额外收益。但事实上,很多对冲基金的收益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市场环境的影响, 包括传统的股票多空策略。中国的私募基金与海外的对冲基金有不少相似之处,又有很多显著的特征。整体而言,中国私募基金的收益受A股市场的影响很大,贝塔系数小于0.2(包括负数)的比例为26.48%;同时阿尔法值大于零的比例为57.3%,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基金能够获得独立于A股市场的超额收益。
经过去年的快速发展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达6000余家,管理资产过万亿。海外对冲基金的发展历程则预示着中国私募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Capula亚洲区总裁何华介绍称从最初的三、四百亿美元规模一路发展至今,全球对冲基金的规模目前大概在3万亿美元左右。而全球的资产管理规模巨大无比,总数大致在90万亿美元,对冲基金所占的比重为3%~3.5%。
相比之下,何华估计2014年底中国资产管理规模约为30万亿人民币(其中,公墓基金6.5万亿,保险行业13万亿,投向二级市场的信托类13万亿),占全球资产管理总量的6%左右。“我们都知道中国GDP是全球GDP的15%~20%,随着中国国家经济财富积累等,我们应该能看到资产管理规模(目前)6%的全球占比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六七千亿规模在30万亿资产里面占比大概是2%左右,相对全球3%~3.5%的比例,增长空间巨大无比。”何华表示。
而从单个基金所管理的资金大小来看,海外对冲基金大小不一,能以巨量形容的基金个数仅占7%。何华介绍,全球目前有约一万个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仅有700个左右,其余中小型一至五个亿的规模。中国现状呈现类似局面,规模在50亿人民币左右的大型对冲基金仅占基金总数的2%。
在何华看来,规模差异很大程度上和投资策略的容量和持久性有关。“说到策略就是看持久性有多大,如果(一个策略)跑了一两年大家挣不了钱,这个策略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因为没人记得住这个策略。其实在国内我们也看到了很多Equity Long/Short的策略,以后做空放开、成本降低后,在中国市场非常有潜力。”对于潜在容量巨大的债券市场,何华表示目前仍难以大展拳脚,“中金所为对冲基金提供了非常好的投资产品,但我觉得确实我们还处在早期,产品单一性,流动性是最大问题。要保证10%到15%的收益回报,市场流动性和市场规模都必须匹配。我以前在日本做债券套利,日本20年前就可以让你做到很大很大,我们能做到200亿美元规模的期货头寸,(目前)在中金所肯定不行,这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