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携手穆迪公司,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信用风险年会”。来自中国乃至全球的顶级学术机构和金融组织的学术专家以及市场参与者们,就“信用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讨论,以求为完善市场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学术支持和政策借鉴。新浪财经对此进行了报道。
专家称地方债摊派新政存忧 越腐败城投债收益率越高
日前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财库102号文,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并将其纳入抵押品框架。在经历“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之后,几位专家以及市场人士对此次地方债新做法能否成功存在担忧。
“中国基本上没有外债了,现在有几万亿的外汇,如果中央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地方债是没问题的,难的是要用市场手段解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周皓认为,1万亿地方债置换的第一个计划失败,这次采取定向摊派的方式是否会成功还待定。
他在由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携手穆迪公司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信用风险年会上表示,中国地方债既有国债特点也有政府债特点,系统性的风险也定价在其中。对比GDP增长、财政收支状况而言,房地产价格是对地方债影响最大的因素。
他深入分析,城投债的收益率和地方政府腐败程度密切相关,越腐败收益率越高。“我们用中纪委调查被双规的人员总数和比例来看,都能解释这个逻辑。”他表示,因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经济变量是房地产,于是他们将地交给城投公司,而城投公司用更高的价格用以“贿赂”房地产商,形成这样的产业联系。
西部证券(65.03, 1.89, 2.99%)新晋董事总经理李宁也赞同“收益率越高寻租空间越大”的说法,他原任海通证券(26.21, -0.31, -1.17%)固定收益资深分析师。他认为,之前江苏地方债方案最终流产,是因为如果发行1万亿地方债,会对市场的利率水平会产生很大冲击,与央行以降息为主的稳增长基调不符。另外,发行如此巨额的地方债,市场也还难以预估利率水平究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而穆迪公司大中华区信用研究分析部高级副总裁钟汶权认为,地方债“老大难”的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信息透明度不足,连海外资产也不愿意购买,地方债问题即使实行新政也至少需要两三年过程消化。
而此次地方债定向摊派的操作可行性也受到质疑。汇添富固定收益基金经理何旻表示,最新文件规定地方债利率上限是同期限国债利率上浮30%,这部分属于刚性兑付,但现在城投债5%多的收益率,这比国债利率上浮70%-80%,甚至翻倍。“那么哪个是刚性兑付的?如果都是刚性兑付的,哪个的利率向哪个靠拢?城投债利率下来还是地方政府债上去,还是最后商业银行都不认可,这有个操作可行性的问题在。”
另外,据周皓估计,算上地方政府尚未登记的债务,“总额有30-40万亿很正常”。他分享了一个地方政府案例,某县级单位实际地方债约40亿,却只上报为十几亿,按照这个3:1的比例而言,全国曝光的地方债在10万亿左右,实际上应该有30-40万亿。
这么巨额的地方债务,在李宁看来,必须有央行参与才能实施,“央行除了自己买没有别的选择,除非市场能消化。”
至于新政之后,市场对于债券将会如何操作,何旻解释,首先他们会根据账户和基金的风险偏好做,比如有些专户就是想做5.5%以上收益的城投债;另外,共同基金方面,城投债和产业债配置对半分。同时,因土地抵押价值减少,他们会规避有土地担保、做开发区的城投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