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报】一流商学院“终身教职”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5-03-11 浏览次数:7279次

一流商学院“终身教职”是怎样炼成的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披露,随着3位全时教授和1位特聘教授的加盟,SAIF拥有的教授总数已达58位,他们全部拥有全球顶尖大学博士学位,其中45名资深教授拥有国际一流商学院终身教职,并有多名教授担任讲席教授。据悉,SAIF近80%的教授拥有北美和欧洲等国际一流商学院的终身教职。这支“海归”教授队伍在过去的5年中共发表学术论文269篇,其中国际学术杂志上110篇,三大国际顶级金融期刊上59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金融领域居亚洲领先地位。

事实上,终身教职(Tenure)可谓是美国高等教育中独树一帜的特色之一,美国的学术和研究水平之所以遥领全球,终身教职制度功不可没。

“终身教职”到底有多牛?美国大学的“终身教职”是怎样炼成的呢?

终身教职(Tenure),也被译为终身教授制度。顾名思义,学者一经被聘任为终身教职后,其聘期可以延续到退休,不受学校各种阶段性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考核,且没有被解聘的压力,同时他们还享受学校颁发的终身教授津贴。

设立终身教职的本质是以职业安全来保障学术自由和水准、稳定核心骨干人才队伍,让学者们可以在宽松和谐、不受外界影响的环境中,自主选择长期研究课题并潜心学术直至产出成果。

美国大学的教师分为两种,即终身教职(tenure)和非终身教职(non-tenure)。其中又可细分为兼职讲师、讲师、访问教授、实践教授、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等。

那么,如何取得美国大学的终身教职呢?通常来说需要经历以下步骤:

首先,残酷的助理教授(TenureTrack)竞聘。对于一个美国的博士毕业生来说,未来想要获得终身教职,首先必须要通过层层筛选,受聘成为终身教职轨(TenureTrack)的助理教授。而助理教授又分为终身教职轨和合同制。通常来说,受聘终身教职轨的助理教授必须拥有名校的博士学位。

聚焦美国的金融教职市场,以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为例,这些大学的金融系每年平均最多只有一个教职招聘名额。这些名额又大都来自老教授退休、过世,或是该院系需要扩大规模等原因。但与这50个名额相对应的,是上千名来自各个顶尖大学的金融学博士、经济学博士的角逐(通常来说,一个学校每届的金融学博士会有3-5位;而经济学博士则至少5位,至多70-80位)。这上千名明日精英竞聘区区50个教职,竞争之激烈残酷可想而知,说是头破血流也不为过。

其次,5-8年的“魔鬼试用期”。所谓试用期,即美国大学给新雇佣助理教授的“终身轨道”期限。各个大学规定不尽相同,一般会有5-8年。

这期间,每年都会对助理教授进行年度评审。助理教授每年都需要提交详细的“portfolio”材料,陈述自己本年度的教学材料、课程评分、论文发表、服务成绩等,经由系人事委员会、系主任、院长、校人事委员会、学术副校长、校长等层层审核,才能决定是否可以留任。

学术论文发表是试用期年度评审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通常全球一流名校要求助理教授每年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一般来说,美国A类学术杂志的文章接受率仅为3%-4%。在这3%被接受的文章中,从选题酝酿、收集数据,到大样板数据分析,再到最终形成逻辑缜密条理清晰的论文,最顺利的也要经过2-3轮的修改,前前后后大约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假如在此期间有相似论文发表,则前功尽弃。何况,最终是否能够发表还需要通过极为严苛的匿名评审员的审议。

随后是百炼成钢的最终评议。在试用期的最后一年,助理教授将要经受终极考验。除了年度评审中的常规审查外,是否能够晋升终身教职的重中之重是要接受国际同行评议。以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全球顶尖名校为例,十几名、乃至二十名由资深终身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将对受审人的学术水准及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议。为保证相对公平,受审人并不知晓专家委员会的具体成员名单,其权威性和严苛程度可见一斑。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曾做过的统计显示,所有被哥大招收的助理教授中,最后能拿到终身教职的只占10-20%。从博士到终身,可谓是百里挑一的超级遴选。

一旦通过最终评议,晋升为副教授(终身教职),便可谓端上了“24K金饭碗”。除高额年薪、自由学术保障外,很多人还将获得担任其他学校客座或访问教授、企业咨询顾问、学术期刊编辑等的工作机会,一举成为公众眼中的“人上人”。但在另一方面,成功晋升只是漫长学术生涯的另一个开始。副教授们不但要为学校承担授课、学术服务等工作,更要在学术领域投入极大精力以期获得重大成果,同时还要为终身教授、讲席教授而奋斗。

【原文链接】一流商学院“终身教职”是怎样炼成的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