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保罗.克鲁格曼二度访华:“我不是唱衰中国”
发布时间:2015-01-26 浏览次数:10144次

1月2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中国金融研究院(CAFR)和中华金融学会联合举办的高端学术讲座——“名家讲堂”在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堂举行,世界级经济学大师——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发表题为《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的机会和挑战》主旨演讲,为在场千余位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腾讯财经对此进行了报道。

保罗.克鲁格曼二度访华:“我不是唱衰中国”

在造访印度、香港之后,作为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月24日在上海做了题为“中国经济新格局与中国的机会和挑战”的公开演讲。这也是克鲁格曼继2009年后的第二次访华。

克鲁格曼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以“成功预测1997年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之称知名。同时,他还是全球在专栏发表方面最为高产的经济学家之一。

2011年,克鲁格曼发表《中国经济会不会崩盘》一文,引发轩然大波。他当时的主要论据是,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更多依靠贸易顺差维系工业的正常发展;更为严重是中国投资支出占GDP的50%,而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所造成的,与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前的情况非常类似,而且中国房地产泡沫正在破灭。此外,与美国金融危机相似的还有另一个情况:信货过度膨胀,多数贷款并非来自于银行而是来自于未被监管和保护的影子金融体系。在文章的结尾,克鲁格曼表示:世界经济已经饱受欧洲金融危机之苦,我们真的不需要一个新的危机发源地。

时隔四年,克鲁格曼此次在上海表示,“我不是唱衰中国”。他肯定了近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成绩,的确是在这几年好过欧美,过去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值得称赞。“中国是不是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呢?虽然我不觉得这个问题意义非常大,但我觉得的确会,”他说。

但四年前克鲁格曼的一些担忧还是继续存在,在他看来,中国经济需要以更多的消费拉动为主,这个转型需要加大力度,时间紧迫。“展望未来,二十年后的中国我是看好的,五年内我还是比较担心。”

在演讲和互动时,克鲁格曼说,自己不喜欢分析中国经济,“这不是因为我反对中国,但的确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所有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都有点像科幻小说。”他还表示,自己不是一个中国通,但希望试图跟更多的中国通交流,通过层层迷雾看到中国经济的现象。

对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克鲁格曼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的实际表现都远远低于危机发生前的预期——全球经济没有充分复苏,甚至出现了第二轮疲弱。此外,近二十年“超级全球化”的步伐减缓,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减弱。

因此,他总体倾向于更多国家进行货币政策的扩张,以缓解全球性的通缩压力。欧洲央行1月21日曝光的约1万亿欧元QE计划远超预期,成为当周轰炸全球金融市场 最大的“炸弹”,但克鲁格曼则认为还不够多,“看起来德拉吉(欧洲央行行长)会成功地把欧洲预期的通胀率提高百分之零点零一,听上去挺大,但是还不够,他们需要至少五倍才能脱离困境”;对于美联储今年升息,他的观点是量化宽松不应过快地退出,因为美元升值过快可能影响出口、而且外部风险犹存。

作为全球曝光率最高的经济学家之一,不断地发出盛世危言,克鲁格曼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有趣的是,他援引了一句英国俚语“Ambulance Chasing”(追赶救护车)来描述,因为其研究经济体的时候更多地看它们的问题在哪里,并不是定期地做全球各个经济体的预测。

“困难之处在于怎么进一步跟踪体制性的变化,从而及时发现某个经济体中找到薄弱环节,否则我们就没有充分履行作为经济学家的职责,”克鲁格曼说。
 

附:保罗•克鲁格曼主要观点,根据其1月24日在SAIF•CAFR名家讲堂演讲整理而成,有删减

1.“全球经济总体疲软”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市场崩溃了,但问题比我们想象的严重。个人消费在某些发达国家基本出现了崩盘,某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美国和欧洲出现了重大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私营部门的债务高企,泡沫崩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全球的经济萎缩迅速扩大到了全球。

虽然金融危机本身是受到了遏制,银行也得到了挽救,但是我们还没有解决崩盘给我们带来的重大影响和后果。发达国家经济比2007年预期的萎缩至少有百分之十以上。新兴经济体增长快于发达国家,但相较于预期,增长速度也是比较缓慢,而且增速进一步放缓,发展中国家并没有避开让发达国家遭受重创的问题。。

全球经济总体上还是比较疲软的,美国是有一些利好,但只是暂时性的。2008年我们因为金融危机陷入了困境,现在六年之多了,我们还根本就没有真正摆脱这个问题,甚至全球经济出现了第二轮疲弱,我们还没有从这种危机当中充分复苏。

2.“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加大力度”

中国的经济模型的确是引人注目,因为这个经济模型的投资占比极高,在市场经济体里面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高的投资占比。不过这样一种快速的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的。

中国是经典的双重经济,制造业已经现代化了,但是农业经济还是相当的落后。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部分已经流进了城市,因此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工作年龄的人口也开始在走高之后持平。不管怎么展望未来,中国的GDP增长都是个位数的,这就意味着投资的占比不可能继续这么高,不可能再占到GDP的百分之五十。

消费的拉升是很难做到的,你必须有让工人有更大的安全感,也就是说在社会保障网比较好的情况下他们有信心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来消费,中国的政府了解这一点,政府有没有能力快速建立社会安全网呢?

以局外人士的眼光来看,中国很可能会碰到很大的麻烦。中国的情况和日本九十年代末很相似,很高的经济投资、房地产的泡沫,特别是经济模型的变革需求,但是时间又很紧迫。

3.“欧洲央行量宽规模还不够”

现在全球的一个很重要的薄弱环节或者很大的问题就是在欧洲。

德国十年前的债券利率真的非常低,最近德拉吉公布量化宽松,收益率达到了历史低点,法国债券也达到近两百年最低。人们认为欧洲央行设定的这个利率将会在长时间内保持非常低的水平,因为欧洲的经济预期会保持比较疲弱。

欧洲有些基本面上的问题。生育率非常的低,而且工作年龄的人口越来越少,过去五年一直在收缩。而现在如果要让欧洲加大投资,考虑到这样的人口学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欧洲央行又犯了重大的货币政策错误,就是在2011年升息,政府的紧缩政策又打压了需求。

德拉吉之所以有最近政策的改变,尽了他最大的能力在力挽狂澜,前两天成功影响了市场,但影响的幅度有多大呢?看起来德拉吉成功地提高了欧洲预期的通胀率百分之零点零一,听上去挺大,但是还不够,他们需要至少五倍才能脱离困境。

欧洲可能还会发生政治危机。如果经济政策总是不灵,负责经济政策的人能维持多久自己的合法性?例如希腊大选,左翼党人很可能会胜出,如果胜出也会给市场造成重大冲击。

4.美联储不应急于加息

美国的经济恢复花了很长时间,但目前的确在快速增长。背后的原因也是很让人兴奋的,这不是什么人为的经济增长。

两个关键点:一,美国房地产泡沫问题已经过去。2008年以来美国新建房屋很少、目前住房需求增多,市场开始回暖;二,美国的家庭债务现在已经控制到了收入以下,所以美国经济的状态要比以前更好了。

这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经济好了,就有更多的人能够就业、能够买房了,又能够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复苏和增长,这次的复苏还是一个很好的、快速的恢复。

但不能说美国经济不会再有任何大问题。美元已经升值了很久,升值得再多就会削弱到美国的出口。也许还会有其它的一些来自外部的威胁与挑战。美联储是计划今年某个时候升息,我一直建议他们别这样做,风险还是很大的。

【原文链接】保罗.克鲁格曼二度访华:“我不是唱衰中国”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