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中国金融研究院(CAFR)和中华金融学会联合举办的高端学术讲座——“名家讲堂”在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堂举行,世界级经济学大师——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发表题为《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的机会和挑战》主旨演讲,为在场千余位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文汇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降投资容易,拉消费还须加力
时隔六年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昨天再度造访上海。眼下的世界金融市场风起云涌,瑞士央行前不久突然宣布取消瑞士法郎对欧元的汇兑下限,紧接着欧洲版量化宽松(QE)政策也如期揭开面纱……
显然,全球经济的复苏之旅比想像中要跌宕起伏得多,正如这位62岁的著名经济学家昨天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名家讲堂上发表主题演讲中所指出的,“我们尚未真正摆脱2008年的危机,全球经济有望迎来的是一轮新秩序(Order),但也要当心陷入全新的无序(Disorder)之中。”
“全球化”增速终将放缓
克鲁格曼展示了一张由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布兰科·米拉诺维奇绘制的世界各地收入增长表——从1988年至2008年,全球收入分布呈现出“双峰”趋势。一方面,社会最高层收入暴涨,财富不断累积,但同时新兴国家的中产阶层也迅速膨胀。事实上,这样的格局正是拜“超级全球化”所赐:在世界市场一体化的驱动下,新型全球贸易加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由遍布各地的工厂完成产品制造后,再运输至相应的市场,推动新兴国家的GDP快速崛起以及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克鲁格曼表示,随着制造价值链分解成不同的环节,全球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新格局并行而生。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形成了“回路”,在美国、欧洲的经济泡沫发生破裂后,危机无法避免地迅速扩大至全球范围。“目前,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困难期,我们花了六年时间都没有复苏过来,这超出了学界的预期,其中的很多问题也尚未得到纠正。或许现在还没有人能知道,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态势还能否持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肯定会放缓。”
建议中国迅速完善社会保障
面对全球经济的持续疲软,问题来了——复苏和繁荣的良方究竟在哪里?
克鲁格曼表示,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美国经济目前确实出现了好转迹象,包括一度泡沫崩裂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曾高企的家庭债务已控制到收入水平之下,因此经济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即更多人就业、更多人有能力购买房产,反过来再进一步推动经济复苏。
在他看来,眼下全球经济链条中一个重要的薄弱环节则是欧洲,“欧版的货币宽松政策刚刚推出,似乎试图力挽狂澜,但由于老龄化的人口结构,通货紧缩的阴霾显然尚未散去。”
针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克鲁格曼认为,由于过去中国的GDP构成中,投资占比高达50%,消费只有30%左右。投资驱动的经济可能有爆发式增速,但不可能长久持续。“要知道,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投资增速下降很容易,要同时拉动消费却并不简单,需要政府增加居民的安全感,让他们有信心花费更多的收入,持续投入至消费之中。因此,中国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快速完善社会安全保障网,包括医疗卫生、退休保障等。”
在演讲的最后,克鲁格曼引用了凯恩斯的名言“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来强调自己的观点。他说,一旦经济危机发生,其蔓延的速度往往都会比人们预测的要更快、持续时间要更长,“六年前的这场金融危机确实比想像中严重,我们还是要采取抑制泡沫等手段,迎接短期困难的挑战。”
【原文链接】降投资容易,拉消费还须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