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世界上有两个地方让我担心,一个是欧洲,另一个就是中国”。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中国的情况和日本九十年代末很相似,很高的经济投资、房地产的泡沫,特别是经济模型的变革需求,但是时间又很紧迫。
保罗·克鲁格曼曾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此次是他继2009年到访中国后时隔六年来再度在中国大陆地区亮相。
相较于2011年保罗·克鲁格曼发表《中国经济会不会崩盘》一文,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此次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的演讲中,对中国近年经济领域的成绩表示肯定,不是唱衰中国,“中国是不是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呢?虽然我不觉得这个问题意义非常大,但我觉得的确会的”。
此前中国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度GDP同比增速为7.4%,还处于高速增长期。他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会和发达国家趋同,而印度在未来也有可能会赶超。
不过,他表示“所有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都有点像科幻小说,这不是因为我反对中国,但的确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但他强调,自己不是中国通,讲的很多东西都是听别人说的,而且美国的一些经济统计数据也像科幻小说。
像他之前在“中国经济崩盘讨论”中的态度那样,他仍然对中国的情况存在担忧。“如果说世界上有两个地方让我担心,一个是欧洲,另一个就是中国”。他认为中国的情况和日本九十年代末很相似,很高的经济投资、房地产的泡沫,特别是经济模型的变革需求,但是时间又很紧迫。
而且克鲁格曼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中投资占比达到50%,在GDP增长个位数时代,这种高投资的驱动因素是不可能持续的。实际上,他认为应该将现在50%的投资和30%的消费应该扭转过来。政府必须让工人拥有较好的社会保障网,让他们有信心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来消费,而这点中国短期内很难做到。
虽然克鲁格曼并不看好中国高投资的持续性,但当被问及2008年政府的投资刺激政策时,他依然表示这种做法是对的。因为在2009年的情境下政府需要出手推动经济的增长,世界各地也都是如此,这样才能避免一个更严重的经济下滑。
不过,“五六年前我没有想明白的一点是,你们真的需要刺激计划支持政府的开支拉动消费,这跟美国的情况不一样,美国经济当中投资占比比较低,基础设施已经好多年都没有好好改造过了。而在中国,很多政府投资都投到了一些令人质疑的项目当中,比如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展望未来,我认为中国真正应该鼓励的是可持续的消费增长。”
目前全球处于相当不同寻常的经济困难期,他解释,2009年当时来到中国内地的时候世界经济危机刚刚开始了一年,自己也没有想像到六年之后,全球还没有从经济危机当中复苏过来,以及2008年的一些问题到现在还没有纠正过来。
【原文链接】诺奖得主称最担心欧洲和中国 后者转型时间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