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钱军:盼望自贸区能推出国际开放市场
发布时间:2014-12-03
浏览次数:6113次
11月30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在沪成功举办,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创新与发展:上海‘金融之都’的使命与挑战”。《上海证券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钱军:盼望自贸区能推出国际开放市场
“时机已到,希望自贸区下一步进一步推出国际开放市场,包括一些短期的流动性债券,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推出更多的产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国大时代》系列时事报告会《创新与发展:上海‘金融之都’的使命与挑战》的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
近年来中国在海外发债的需求量非常大。其中,短期的债券,尤其是贸易票据,是安全性最好、流动性最高的产品。
“自贸区可以先行先试,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票据,允许一些评级很高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发一些短期债券。”钱军表示。
针对中长期债券市场的风险问题,他表示发展中长期债券市场,要有事先的发行流程、问责说明,还要有信用风险的评估,包括还需要引进一些国际的评级机构,就以参股的形式,一旦破产以后,这个破产的过程非常重要。
他认为,当前沪港通的量很小,香港上市的绝大多数公司是国内内地的公司。因此,从做一个全球配置来看,香港交易所的股票还不够。沪港通的核心就是有控制的双向通道,也就是说,这个钱流到港交所实际上是停在上交所在香港的一个分支机构里面。因此,钱没有真正出去,这一类的通道应该多开一些。
他建议可以推美国和欧洲这种发达国家股市的双向通道,而且最开始推股指,不要推个股,因为股指的安全性更高。
他还表示:风险管理,核心就是要有一个中央清算的监控系统。海外国家虽然有压力测试,但问题不是全仓位的,美国的银行做压力测试只是对贷款的一个部分,真正需要的是全仓位的风险测试。实际上这个在自贸区是有条件做的,我们可以通过中央清算系统对于参与交易的所有金融机构全仓位信息获取,然后就可以做真正意义的全仓位压力测试,这样的压力测试应该是全球领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