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SAIF执行院长张春:梯若尔理论对中国改革具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14-10-15 浏览次数:6147次
10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的专访报道,张春教授在专访中解读了2014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让·梯若尔理论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
 
SAIF执行院长张春:梯若尔理论对中国改革具借鉴意义
 
金人、奖金、闪光灯与荣耀,每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都压轴登场,但2014年的获奖者、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 (Jean Tirole)却对中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当时,我拿到梯若尔的《公司金融理论》(The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e),发现自己的四篇论文被引用时,感到受宠若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执行院长张春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张春曾受梯若尔指名为其《公司金融理论》一书作序。
 
在张春看来,梯若尔的理论在中国是有用武之地的。“只要给梯若尔时间了解中国,他的理论就是分析中国经济制度设计的较好选择,尤其对中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意义非凡。” 张春表示。
 
混合所有制改革无疑是当前中国改革议程中的重点。张春认为,虽然梯若尔的理论并未直接指出中国应该如何监管垄断,但只要将其对垄断、私有化、公司金融等问题的研究模型加以修改和整合,就可以清晰展现一幅未来中国的改革图景。
 
张春认为,中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牵涉了极为复杂的过程设计,必须运用模型进行具体计算,才能确保不导致混乱。“改革也或将产生风险,梯若尔的模型既研究激励也研究风险程度,因此其模型必定会提供有效思维模式,日后需要中国学者加以研究。”
 
“他属于应用型的理论学家(Applied theorist),既深究理论,又能落地,他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运用到诸多实际领域。而此前的诺奖得主多为纯粹方法论。”张春说。
 
梯若尔的理论究竟如何“接地气”?股权激励研究便是梯若尔在公司金融方面的关注点,即如何设定最优的合约。
 
张春具体举例称:“如果企业上市,应该将多少股权卖给市场,多少股权自留,这便涉及到激励制度设计。若卖得太多,很可能说明董事会并不看好此公司的前景,并且也可能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梯若尔的书中对此都有具体模型加以分析,帮助公司判断何时多卖、何时少卖,也能帮助市场有效判断企业的前景。可见,梯若尔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十几年来,梯若尔从事的研究横跨当代经济学三个最前沿的领域,包括域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

【原文链接】SAIF执行院长张春:梯若尔理论对中国改革具借鉴意义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