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张春教授:谨慎看待民营银行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14-09-01 浏览次数:6356次
9月1日,《国际金融报》刊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的整版专访报道。对于国内民营银行的破冰与诞生,张春教授表示,民营银行的天然优势与劣势一样突出,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还需谨慎看待。
 
民营银行好听不好做
——专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
 
在张春看来,民营银行规模较小是最大的劣势。因为规模较小,也就意味着服务网点少,自然无法与国有银行竞争,同时还会提高管理成本
 
具体而言,民营银行既然是银行,就要受到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等硬指标的约束,对小银行来说压力很大
 
而另一方面,银行规模较小也带来了风险管控的问题。事实上,从民营银行开放申请以来,证监会一直未打消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担忧。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多次强调民营银行要做好风险管控和损失承担的制度安排,并要求制定“生前遗嘱”,防止银行经营失败后侵害消费者、存款人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记者见到张春教授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他刚刚结束上一个会议,热情地邀请记者进入自己的办公室,脸上看不出丝毫的疲惫,仍旧神采奕奕。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执行院长,张春需要同时兼顾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工作。尽管工作繁忙,但张春却乐在其中。他告诉记者,自己喜欢经历一些新的东西,“有一点冒险精神”。
 
正是因为这一点的“冒险精神”,新世纪初张春放弃了国外优渥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国。张春是第一个从新中国到美国大学执教金融学的学者,也是第一个在美国大学取得金融学终身教授之后全职回国工作的学者,在那个大部分国人不知“金融”为何物的年代,要做到这些“第一”并不容易。
 
1987年,张春完成了自己在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博士学业。当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公司金融、兼并与收购、银行监管与风险管理等方面。2004年至2009年,张春担任权威英文学术期刊《中国经济评论》的执行主编。这段经历,让张春的研究兴趣逐渐拓展到中国宏观经济方面。
 
“中国的金融体系应该怎么建立?银行的国际资本化战略怎么走?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怎么走?这些问题对中国来说都很重要,也很急需。”谈及自己未来的研究课题,张春充满了期待。
 
从2004年回国至今,张春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经济转型与金融改革。张春说,尽管前几年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不如预想中快,但他相信今后的三五年里,经济、金融领域的改革会提速。
 
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被视为民营银行破冰的信号。今年7月,银监会正式批准3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根据政策,最快经过6个月的筹备期,第一家完全由民间资本主导的民营银行就会挂牌营业。
 
民营银行的成立,为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外界普遍对此感到兴奋。不过,张春认为民营银行的天然优势与劣势一样突出,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还需谨慎看待。“至少短期内,如果没有利率上的优势,我是不会去民营银行存款。”张春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民营银行需谨慎
 
银监会首批批准的3家民营银行试点分别位于深圳、天津和温州。包括由腾讯、百业源和立业发起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正泰和华峰发起的温州民商银行以及华北和麦购发起的天津金城银行。无论是企业实力还是社会声望方面,这几家企业都算得上是中国民营企业中的翘楚。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月,共有72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的预核准,并且不断有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市场投资热情高涨。
 
与之相对比的是美国企业界的冷静。在美国,类似微软、沃尔玛这样的大型企业,似乎对于涉足银行经营并不感兴趣。
 
张春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在他看来,中美企业对于经营银行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两国金融系统的差异。“在美国,现有的金融行业已经是充分竞争的结果。”张春解释,“美国的银行已经把老百姓服务得很好,甚至是服务得过度了,次贷危机就是过度金融造成的。”
 
张春告诉记者,在美国实体企业的融资很容易。所以如果一家企业打算进军银行业,那么它一定有自身的一些独特的优势,比如较大的规模和对客户信息的了解,“否则没有必要进入一个已经充分竞争的市场”。
 
而在中国,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时常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这也为民营银行的成立提供了土壤。“很多企业都希望能有一个银行,在融资、资金周转方面都会比较方便。”张春分析指出。
 
另一方面,中国民营企业也看中了银行业丰厚的利润。至今,中国四大国有银行都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常客,年收入超过千亿美元。不过,张春提醒,外界对于银行业特别好赚钱的印象或许是个误判,“一旦开放市场形成竞争,或者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业就不会那么赚钱了”。
 
在张春看来,民营银行规模较小是最大的劣势。因为规模较小,也就意味着服务网点少,自然无法与国有银行竞争,同时还会提高管理成本。
 
具体而言,民营银行既然是银行,就要受到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等硬指标的约束,对小银行来说压力很大。
 
而另一方面,银行规模较小也带来了风险管控的问题。事实上,从民营银行开放申请以来,证监会一直未打消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担忧。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多次强调民营银行要做好风险管控和损失承担的制度安排,并要求制定“生前遗嘱”,防止银行经营失败后侵害消费者、存款人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如果民营银行发生危机或破产,资不抵债,应由发起人用个人存款补上去。如果发起人股东破产,要找实际控制人把缺口补上去。
 
除了规模劣势之外,团队及系统建设是民营银行面临的另一个棘手问题。张春告诉记者,银行的经营很特殊,存在很多技术性的问题。比如信用评估系统、风险控制系统,都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在国外,银行都是百年老店,很少看到某一个新的银行能做得特别好,这说明银行经营需要多年的积累。”
 
张春说,经营民营银行的关键就在于找到合适的金融人才。但目前来看,这一挑战难度不小。以往,外界普遍认为民营企业吸引的人才层次不高。但金融业又是一个专业化要求非常高的行业。“即使这些民营银行能够高薪聘请人才,但人来了之后还有很多制度建设的问题。”张春说。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张春说自己对于民营银行保持谨慎的态度。“我认为这个事情一定要去推动,但是如何能把这些民营银行经营好,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张春同时建议,监管部门要找好的民营企业来做这个事情。包括民营企业的人才储备、管理模式、国际化程度都应该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对一般的民营企业不能开放太快。
 
发挥天然优势
 
尽管民营银行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但它也有着机制灵活的天然优势。在张春看来,民营银行如果想要发展得好,必须发挥自身灵活的机制。同时,民营银行不能与国有银行“正面对抗”,而是要深耕某一领域,做到“专业化”。
 
民营银行的这一发展方向同样是监管部门的希望。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说过,开放民间银行,重点是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功能等,以完善多层次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
 
“民营银行是小银行,它的优势也不是服务大企业,因为它的钱不多。它的优势就是服务小企业,因为它的机制更灵活,信息更加通畅,也更了解企业的需求。”张春如此分析。
 
张春说,对于大型国有银行而言,并没有激励机制去了解中小企业,通常也不愿意给它们贷款。“我找一个大的国企去贷款,风险也低,也不用花费那么多力气,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对于民营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贷款正是其能够发挥优势的领域。张春告诉记者,如果银行的机制灵活,那么信息流动得会更快,决策也会更准确。与大型银行相比,小银行更容易找到风险比较小,但是盈利比较高的中小企业。给这些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可以很高,银行的收益率也有了保障。
 
“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都能贷款,他们要在其中找到能够控制风险,有长远生命力的企业。这当然很难,但是如果民营银行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且我相信它们能够做到。”张春对此显得非常有信心。
 
张春告诉记者,在美国富国银行就是专门做民间贷款和小微贷款的一家银行。这家起步于美国加州的中西部银行经历了约200次大大小小的并购,最终成为一家全国性银行。在此过程中,富国银行一直坚持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
 
上世纪90年代初,富国银行已经是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密集的网点分布吸引了众多的小微企业客户,但是简单的结算业务并不能为银行带来足够的利润。为此,富国银行通过研究这些客户的潜在需求和风险状况,开创了直接在全美发放小企业贷款的先河。十年后,富国银行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小微企业贷款银行。
 
富国银行的经验或许可以被国内民营银行所借鉴。张春说,事实上在温州,一些民间钱庄在风险控制方面已经做得很好。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信息流通速度很快,“对于当地企业的状况了如指掌”。
 
除此之外,张春还建议民营银行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类似阿里巴巴或者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网络平台和海量的用户数据,更准确地判断企业或者个人的信用状况。张春评价,“这就是发挥它天然的优势,避免天然的劣势。”
 
而对于其他的民营企业而言,如果想要办银行,同样需要找准自己的行业。张春建议,民营企业可以发挥之前经营行业的优势,“如果它之前就是做这个行业的,那么它会更了解风险,不一定要贷款给自己的企业,也可以贷款给这个行业中的其他企业。”
 
张春说,目前中国很多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这一市场的开发远远不够。如果民营银行能够找到那些资质很好,但是大型国有银行搞不清楚的企业,这才是民营银行的竞争力所在,“专业化一定是民营银行未来的出路”。
 
利率市场化不能做实验
 
此次民营银行的破冰,也对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近期,央行称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年内有望出台。与此同时,业界呼吁多年的利率市场化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我觉得民营银行的开放,并不一定会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春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限已经放开,利率市场化问题集中在存款利率上限。如今,在线理财、投资基金等投资热起,银行存款规模正在减少,如果再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那么民营银行的融资成本将会更高。张春由此判断,民营银行加入市场之后,对于存款利率的影响不大。
 
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存款利率的上升牵涉到整个宏观经济,国家对此较为谨慎。张春指出,金融改革中有些东西不能做实验,比如利率市场化,很难说一个银行做利率市场化,因为利率是个整体的东西,它的改革跟整个经济都有关系。
 
张春继续解释称,中国的改革往往是渐进式的,先在哪里做个试点,然后一点点来,那样的风险就比较小,但是金融改革很难参照这样的模式进行。现在金融改革最大的几个难点就是整个金融体系需要改革的东西,包括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的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等。
 
或许正因为如此,当记者提问如果民营银行正式营业,是否会去存款时,张春毫不犹豫地表示:“短期内我不会去民营银行存钱”。张春解释说,民营银行开设初期,网点少,存款利率也不见得比大银行要高,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并没有吸引力。
 
而对于存款保险制度,张春则认为应该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张春告诉记者。
 
目前,我国很多银行全额担保储户的资金,很容易造成所谓的道德风险,一旦银行出现破产,所有风险由国家承担。而存款保险制度是界定了一个有限的担保额,对于储户而言也会考虑银行的风险,“这对于民营银行的发展非常有必要”。
 
在张春看来,目前申办民营银行的企业资质都较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也较强。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民营银行的出现,势必会存在一些经营困难,难以为继的企业。如果存款保险制度不能建立起来,那么这些银行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业界呼吁存款保险制度已近20多年,我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推出?也许各个部门还在为‘主导权’的问题争执不下吧。”张春的批评显得颇为犀利。
 
民营银行新路径
 
“腾讯办银行,十年都收不回成本”,这是近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个观点。分析人士指出,经营银行需要大量资本,一般民营企业可以拿出十几亿乃至几十亿来办银行,这虽然能够让银行运转起来,但还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规模。投资几十亿办银行,一般3至5年内根本无法盈利,10年也回不来本。
 
简单的一句话,显示外界对于民营银行前景并不看好。除了规模小、风险高、盈利难等众多不利因素之外,外资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也让投资者心有戚戚焉。
 
2006年,中国遵守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同意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如今,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外资银行在国内所占的市场份额依然很小。与外资银行的现状相比较,民营银行是否会做得更好?
 
张春分析指出,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都存在着规模较小的劣势。但是比起外资银行,民营银行的优势在于熟悉中国的国情。“依靠自身的本土化优势,我认为民营银行也许会比外资银行做得好。”张春说。
 
而在另一方面,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经营一家民营银行的成本也许会很大,但是也会产生协同效应,比如相关的企业更容易拿到资金,“肯定会有监管,但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操作”。张春认为,这也是民营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另一个优势。
 
但无论如何,在现阶段,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甚至股份制银行的差距还非常大。张春表示,民营银行只能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补充,而不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在张春看来,民营银行真正发展壮大,一个更好的路径是依靠混合经济所有制,将现有的股份制银行更加去行政化,完全变成民营所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现有的股份制银行也可归为民营银行行列。以民生银行为例,其民间资本所占据的总股本比例高达70%。但银行的整体运作,包括负责人的任命依然由政府决定,民间资本在其中只是发挥了财务投资的作用。
 
“要尽快推动国内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改革就是金融企业要去行政化。只有金融机构真正按市场规则行事,才能促进中国金融产品和市场的发展。”张春如此评论。

民营银行好听不好做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