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对冲基金步入爆发“前夜”
发布时间:2014-08-04
浏览次数:6000次
7月20日下午,由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中国金融研究院(CAFR)联合主办的浦江论“金”——SAIF资产管理与对冲基金高峰论坛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校区隆重举行,《国际金融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对冲基金步入爆发“前夜”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各种金融对冲工具的应用,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进入多空双边时代。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对冲基金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增长的前夜。
在日前举办的浦江论“金”——SAIF资产管理与对冲基金高峰论坛上,亚洲本土对冲基金戴蒙亚洲资本公司(Dymon Asia Capital)合伙人罗佳斌说:“对冲基金在亚洲机会很多,大陆对冲基金产业前景良好,但要想发展还需要中间服务机构的发展成熟。”
需求大
根据罗佳斌的观察,欧美机构投资者对于亚洲对冲基金的需求非常大。
“对冲基金在亚洲的机会很多。过去,大的对冲基金基本都是全球性基金。但在未来,亚洲人掌控的亚洲基金将会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崛起。”罗佳斌认为,目前国内对冲工具的不足,融资融券成本昂贵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欠缺,依旧是制约对冲基金大发展的因素。
“投资者对对冲基金的期望一定程度上取决了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的发展和国际的发展没有接轨是因为对投资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罗佳斌说。
相比较而言,国内目前产品不够成熟,对冲基金的产品非常少。投资的需求不够成熟,大部分是高净值的人为主,服务机构发展欠缺,银行是一个大的渠道,其他的专业投资机构比较欠缺。
“如果机构进不来,对冲基金的发展永远有局限性,我们需要一些中间的服务机构。”罗佳斌强调,国内对冲基金需要在未来的5至10年有一批中间机构会逐渐成熟,也许是中国特色下的别的机构,把对冲基金的需求人群和产品连接起来。现在的情况是,海外的客户对中国的对冲产品有需求,不管是固定收益的,还是股指期货类的,都有需求,但是钱进不来。
“国内对冲基金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高净值客户,他们希望能够‘稳赚不赔’,缺乏机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冲基金行业的发展。”上海理石投资总裁周理对记者表示,目前一些对冲基金已经逐步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风控难
麻省大学爱森堡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梁兵对“对冲基金、基金的基金、商品、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乃至金融衍生产品”重新定义,将其标注为“另类投资”。他的这项“创新”已经得到了华尔街的认可。
在梁兵看来:“对冲基金在近十年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金融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而其也面临很多风险,在接触另类投资时,不光看收益,更多地要关注风险,这些应该是投资者首先要做的功课。”
“有一半的对冲基金破产或者清盘是由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梁兵分析,金融危机以后,无论是业界还是学术界都有很大的呼声,市场需要一个能够量化、描述对冲基金操作风险的模型,但是,由于操作风险的定义比较广泛,不容易描述,数据也难以获得,就更谈不上做一个模型来描述,因此这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是相当欠缺的。
对冲基金存在的风险不同于一般的传统行业,对冲基金行业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市场风险,还有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成熟市场对冲基金重视风险管理,而国内因为对冲基金刚刚起步,还是处于强调高收益的阶段。”梁兵表示,未来国内对冲基金或许将尝到高风险的“苦头”,也将越发重视风险管理。
同安投资总经理陈东升告诉记者,风控是所有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从实践的角度来说,要从3个方面最好风险防范。首先对冲基金本身就是一个受托资产管理,必须做到基金公司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一致化,跟客人的利益一致性,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受托资产管理。其次,要注意对冲基金的杠杆率。一般杠杆率比较低,风险控制得相对好一点,另外还要研究整个投资组合中各个品种的风险,包括它们的相关性。最后,要注重联盟实践。
周理强调:“对冲基金在中国还是渐渐起步。一方面,我们学了欧美标准化的东西,另一方面,还要按照中国目前的现状做一些调整,以适应目前现实的市场环境。”
对冲基金步入爆发“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