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报】金融创新助力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16-04-14 浏览次数:7816次
3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正式启动其浦东校区,并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举 办的首期“论道陆家嘴·高金论坛”在陆家嘴同期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新供给侧改革与金融创新”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3月25日,《上海金融报》对此进行 了报道。

金融创新助力供给侧改革

近两年,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第一,过去三十年靠投资外向型的经济增长已经走到了尽头,希望依靠来自消费和创新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第二,地 方政府和企业债务叠加在一起,占GDP的250%以上,如何化解债务成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第二个难题。第三,全球市场整体波动性上升,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更 面临极大的挑战。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如何稳定增长,金融创新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类金融创新协同推进

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的首期“论道陆家嘴·高金论坛”在陆家嘴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新供给侧改革与金融创新”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在本次论坛上表示,支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金融创新要分类别来看,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类型,支持现在的“三去 一降一补”,是为目前供给侧改革大的战略目标服务的一些金融创新;第二种,是化解金融体系自身风险需要一些金融创新;第三种,是金融体制机制需要的金融创 新。这三种类型的创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有很大的关联度,而且需要协同推进。

而深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质及含义,张承惠认为,重点还是在改革上。她指出,首先要解决绝对过剩和结构性过剩。“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存在着某 种层次的产能过剩。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存在着绝对的过剩和结构性过剩。绝对过剩原因就是中国长期以来投资主导的、以追求速度和规模扩张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 展方式带来的。”她说,“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增长要调整,但产能过剩不是新问题,比如钢铁行业,2015年实际产出6亿吨,至少过剩了1.5亿吨的产能。”

张承惠认为,绝对过剩是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而这种发展模式现在正在转变。“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比较快地开始转型,如上海和广州、深圳,有一些是 在彷徨之中,不会干也不敢干。还有结构性过剩,中国在度过温饱阶段后,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家希望供给可以更加满足个性化的、高端的需求,但是目前的供 给侧,高精尖产品、高质量产品不足。”

而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说,也存在着绝对过剩和结构性过剩。张承惠表示,“绝对过剩是我们的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重全球最高,接近200%。供给应该说绝 对过剩,流动性是非常充足的。但是也存在着结构性过剩,对创新、创业支持不够,而对传统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中的国企、地方平台支持过度,这个情况到目前 仍然存在。对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可以稳定支持经济发展的领域支持不够。”

此外,张承惠还认为,金融对实体经济走出去支持不够。“我们的金融资源主要是在国内市场,而且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在金融体系内部转来转去,走出去有很多现实的困难,开拓海外市场非常困难。”

而在资本市场领域,张承惠也表示,“中国大银行中间业务有很多的代理业务、财务顾问业务,这些中间业务占比大的银行达到20%,一些中小银行几乎1%都没有,而大家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

而谈及支持供给侧改革的金融创新,张承惠认为,首先,在去产能过程当中,并购重组一定是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对于金融来说,怎么样为并购重组提供更好的融资 服务,是一个很大的任务,这也需要创新。同时,转岗再就业人群需要培训,一些教育机构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发展起来,也需要金融提供支持。

同时,张承惠还认为,降低企业成本最核心、最关键的是提高金融体系效率,而且要减少服务环节。“现在很多的正规金融机构不做,业务转到影子银行做,增加了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增加成本,到了企业手上,一定成本很高。”

此外,补短板的金融创新的空间则更大。张承惠说,“我们可以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方面创新,在风险管理方式上有创新,未来可以通过一些创新的担保方式,给市场创造一些条件。还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营上要给予一些创新,夹层融资方面也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第二,近几年,金融风险集中暴露。首先是银行的不良率上升,资产质量弱化;其次是风险的跨部门传递。在化解风险方面,张承惠认为,也要考虑一些创新。张承 惠表示,“比如推进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推进力度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对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资产证券化潜在风险的担心。由此,监 管部门要提高对不良资产的容忍度。此外,还要放开金融资产的管理市场,目前金融资产的管理只有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有最近成立的大约十几家省一级资产 管理公司。由此,金融市场还要进一步开放。”

第三,金融体系内部的改革创新,同样有着巨大的空间。张承惠认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混乱且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针对金融机构自身的体制机 制,应该从混合所有制着手,有的金融机构可以分拆和重组,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金融机构内部和外部关系。此外还有金融监管创新。

然而,张承惠指出,需要警惕的是,防止改革过程当中出现新的政府过度干预。在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更多关注政府和市场如何进一步协调。

市场化始终是金融体系的核心

其实,中国经济的转型不能仅仅靠政府政策来推动。在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教授看来,市场更应该走在实体经济的前面,可以对经济转型起到非常大的指导作 用。在本次论坛上,钱军教授指出,2016年中国金融市场波动性将成常态。无论是股市还是汇率,波动幅度不会小。然而,市场化始终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即使 在市场波动的背景下,仍应继续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

展望了2016年的经济形势,钱军强调,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国股市注册制的推进刻不容缓。与此同时,伴随着企业兼并浪潮的到来,资本进入企业后对于企业控制权和管理权的争夺将成为一大趋势。

在上市公司的注册制改革方面,钱军表示,不管是从行业结构(传统vs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内上市公司是否领军企业,中国上市公司不代表中国的经济结 构,A股市场与经济增长脱节,从而导致社会资源难以得到合理配置。核心问题是上市是行政审批过程,而且业绩门槛高。所以,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并不能帮助大 量(非上市的)优秀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注册制的推出可以降低上市的业绩门槛,市场化的上市过程会鼓励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兴行业的民企上市,获得 (股权)融资并去杠杆。

今年股市和资本市场的另一大趋势,是中国公司在境内和全球参与的并购浪潮。钱军指出,本轮浪潮的特征之一是通过并购实现去产能过剩以及企业和行业的转型升级,但多元化并购需谨慎,因为企业的管理成本会随着跨行业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直线上升。

特征之二是中国企业继续走出国门,实现全球配置资产,但跨国并购中的国家风险的度量和企业文化冲突的合理处置是决定成败与否的关键。

而本轮浪潮中的最大看点很可能是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对接中的碰撞和冲突。钱军认为,资本进入公司管理带来的控制权的争夺实际上是市场化的治理机制的体现,而公司原有大股东及其高管代表与新资本(通过二级市场等渠道)及其股权的竞争在大多数情况下会给小股东更多的机会。

钱军进一步指出,促使这波浪潮的重要原因正是股市目前仍处于彷徨和探底阶段,这让外来资本(通过二级市场等渠道)的建仓成本降低,而且股价低迷时持反对现任高管和大股东的股民增多。

金融创新应重视提高效率

“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在过去一两年中,是整个大势把我们带进了资本市场波动性加剧这样一个场景。”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校友、汇付天下董事 长周晔表示,“过去两年,对于创新金融业务而言,无论是政策还是业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政策层面,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改成‘规范互 联网金融发展’。在这一形势下,一定会有新的资产定价功能、新的玩法、新的交易方式由此产生。”

在周晔看来,目前以P2P网贷为主的新金融行业会经历一些混乱甚至低迷的阶段,但这只是暂时的,不会影响新金融行业整体发展。主流金融机构服务供给薄弱或者未服务的领域,都是新金融业者的发展机遇,而支付业者在新金融领域中发展潜力将会非常惊人。

周晔强调,用互联网金融来描述中国金融领域涌现的各种新现象新模式,其实比较片面,互联网金融更多是从技术层面来阐述新现象新模式的特点,他更倾向讲“新金融”。

周晔认为,新金融有两类表现。一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金融的新模式、新业态,比如网络信贷、网络理财、众筹等;一类是一些类金融的边缘性牌照,如小额贷款、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私募基金等,在监管宽松的环境下,这些形态风生水起。

新金融需求一直都存在,其发展实际上是两大助推力;长周期而言,技术是最大的助推力,短周期来说,监管则是最大的助推力,而最近几年高速发展的引爆点是政策监管的宽松和地方政府的鼓励。

周晔进一步表示,过去半年多来,新金融行业发展可能遇到了“痛苦”的时候,但他认为这也是金融发展的一般路径——所有的金融风险管理经验,都是用行业的鲜 血换来的,从来不是设计出来的,血流过后,行业就成长起来了,因为留下来的,都经历了风雨的洗礼而更具生命力。而从需求侧来看,需求永远存在并且巨大。

然而,新金融在填补了传统金融大量的市场空白过程中,由于监管滞后,使得最能够获利的创新业务却带来较大的风险。周晔在谈及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管理以及互联网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时指出,金融创新应重视效率的提高。

“谈到新金融,第一个主题词是创新,另外一个词汇是效率。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周晔认为,最靠谱的创新可能是围绕“效率”的创新。 “有很多新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其实是监管套利,是利用另外一种方式去突破传统银行或银证保信没办法做的事儿。但是有一种创新是好的,就是持续利用技 术壁垒不断提高自己的效率。”

然而,提高效率靠什么?周晔认为,根本上还是要靠科技,但这意味着投入成本高,见效时间长。“以汇付天下推出P2P账户系统举例来说,几十号人开发的前两 个版本都直接扔掉了,因为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即使到目前,技术团队也还在拼命改进。从提高效率方面来看,周晔也更看好新金融机构的未来,而不是传统金融机 构。

新金融最大机遇在产业金融

那么,新金融的机会到底在哪里?周晔认为,总体而言,新金融的机遇在于主流金融机构服务供给薄弱或者根本未曾服务的领域,而其中最大的机遇在于产业金融。

“产业金融是个泛称,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传统金融机构的人认为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金融就是产业金融;汇付天下则认为,与交易场景紧密结合的金融,才是产业 金融。传统金融机构虽然有品牌有资金,但是不够理解行业,不够理解需求,不够理解资金流的规律,不够理解行业资产的风险特性,所以为新金融留下了巨大的发 展空间。”周晔说。

而金融与产业结合有不同的做法,周晔进一步指出,第一是通过产业链来结合不同的行业来拓展,大部分交易主体都是在行业中,资金在链条中流动,行业规模足够 大,物流、资金流流向都很明确,那么我们就可以做,比如汇付天下一直在产业链中提供服务,航空业、基金业等都很有收获。

第二种做法是针对商业主体的各类融资的产业金融,也可称为公司金融。比较多的是资产管理方向,比如银行的资产业务、信托及资管公司的资管业务。这些资产管 理业务对资产的评估定价也是顺着产业的发展或脉络来的。而即使在这样的业务领域,传统金融所做到的比较有限的,甚至在组织架构都是更多按地域划分,很少按 行业划分或设置。新金融机构同样可以做更多。

第三种做法是结合产业发展的个人消费金融。在个人业务中,银行只看重通用类的需求,比如希望通过一张信用卡搞定个人的全部消费需求,不与个人的具体消费行为相关(唯有房贷与车贷是例外)。但市场上有无穷多非标非通用的消费,比如家装、航旅等,这些都是新金融的发展机会。

而针对支付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过去支付公司追求规模,是靠规模的提升获取更大的支付服务收入,规模是目的;但现在规模则已成为了手段——通过规模的提 升,获取更多的客户、掌握更多的资金流。基于和过去完全不同的业务逻辑,支付公司正在谋求建立以支付为基础平台的金融生态圈。

基于此,周晔认为支付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沦为大集团的工具,一个是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替小微企业或个人做独立的账户管理服务。“在新金融领域,汇付天下发现新金融机构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规模都比较小,二是运营团队中有金融专业人 士。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具备开拓金融业务的团队能力,却缺乏一些基础性的支持能力,也就是我们讲的新金融必须要有的基础设施,就是金融的‘水电煤’。汇付天 下希望为新金融的发展提供这样的基础设施,就是我们提出的,为行业提供‘新金融账户+’。”

循此思路,周晔表示,汇付天下首先为P2P网贷行业提供账户系统服务,紧接着为消费金融公司、财富管理公司、各类交易所、私募基金机构等提供基础账户服 务,也就是为新金融提供“水电煤”。目前,汇付天下拥有账户已经超过1200万个,并且每天以上万的速度在增加。而这些账户,表现出来的共性是,一是他们 需要提供产品,融资类产品或者理财类产品,二是需要将不同账户内的金融资产整合进一个账户。基于第一个共性需求,汇付天下以支付为核心,向财富管理与信贷 延伸。基于第二个共性需求,汇付天下与更多的金融机构合作,提供更多账户服务,并逐步整合。

供给侧改革是一种解放生产力的长期行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来成了“新热词”。今年两会以后,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话题进一步在发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在经济学领域并不算新的“新热词”,在中国 实践中,到底有哪些内涵?涉及哪些领域?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举行的一场主题为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新活力的分论坛上,知名经济学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 院院长贾康给出了答案。

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创新视角看,需求是人的原生动力,但是供给侧对于需求侧的响应机制及其特征却是划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时代的决定性因素。“举个很 实际的例子,在全球化时代,供给侧以美国苹果产品为代表的产品创新,可以在中国很快引出释放消费需求的购买热潮。但另一方面,出于对于国内供给品的鱼龙混 杂、质量无法保证的预期,中国游客会到日本把人家的马桶盖抢购一空。这就是很现实的供给侧和需求侧。”贾康说。

贾康认为,从经济调控的实践看,政府合理实施供给侧管理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无可回避、必须要做的事情。“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政府先 后给花旗、'两房'、通用汽车注资,成为引导复苏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贾康说,各国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调控。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面临部分领域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高质量的供给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贾康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以改革为龙头、结构优化为关键,攻坚克难地解放生产力的一种长期行为。

“中国经济当下步入‘新常态’,‘新’已明朗而‘常’未实现,面临矛盾凸显的挑战、中等收入陷阱前车之鉴的潜在威胁,我们必须打造新的动力体系。”贾康表 示,供给侧主要涉及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制度和管理等五大项。前三项现在已经出现了支撑力滑坡的问题,引领新常态需要依赖科技、制度和管 理。

贾康认为,应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来对冲下行因素,打造发展升级版。针对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则需要在改革中解除供给抑制、削减供给约束,合理调整人口政 策,优化劳动力供给和人口结构。同时,要深化金融改革,使间接、直接地融资产品多样化地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升级换代。注重创业创新,依靠优胜劣汰的市场机 制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

【原文链接】金融创新助力供给侧改革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