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张春教授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发布时间:2014-05-07 浏览次数:6575次
5月7日,《FT中文网》发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的评论文章《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文章指出,以人民币、美元、欧元为主的多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更现实,也符合多数国家利益。十年后人民币国际地位大幅提高,能为届时总量第一的中国经济服务。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很多人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之一就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适合全球经济发展。新兴市场占据全球经济很大比例,但全球货币体系还是过去几十年前以美元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带来的问题是只有美元可作为储备资产。很多的新兴国家为了防止金融危机,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尤其是美元储备。但是,当美国出了问题以后,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就有很多钱流入新兴国家;当美国复苏了,这些钱又流出去,这在过去几年对新兴国家的宏观调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全球经济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究竟怎样的全球货币体系才能够更加适合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满足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呢?
 
多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优点与缺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建立一个超主权货币体系,把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SDR(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提升为一个超主权的货币。理论上来讲SDR也可以,但目前要完全让它起到货币的作用不太现实,一百年以后有可能实现。比较而言,我个人认为有多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在未来实现的可能性更大。我觉得多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主要有人民币、美元和欧元三种储备货币,这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更现实,也更符合中国和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多储备货币。今后十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包括中国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储备货币。其实人民币离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中国央行和其他很多国家的央行已经签了双边互换协定,将人民币作为一种应急储备货币。
 
那么多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优点、缺点在哪里?
 
首先,第一个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多的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如果大量的贸易进行时却没有国际货币支持,将为经济发展带来瓶颈。任何一个经济要发展,M2(广义货币量)要接着增长;同样国际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国际货币的增长,光靠美国来提供,一是有风险,二是量也不够。所以,必须要有多储备货币才能提供更多的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更好地满足经济全球化的货币需求。
 
第二,减少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就是国际储备货币输出国会有严重的贸易逆差。像美国的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的货币有太多国家有需求,它在资本账户上有顺差,在贸易上必然有逆差,因为它的国际收支要达到平衡,这也是给美国带来的问题。假如只有美国提供储备货币,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美国的贸易逆差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它的金融危机。所以,也更加需要多储备货币国家。
 
同时,多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也存在各种问题。假设有多国储备货币,就会有各大央行汇率协调的问题,如果大家都不合作,恶性竞争、相继贬值又会造成“货币战争”。所以,假设已经有了几种储备货币,各个货币之间一定要有很好的协调机制。
 
中国希望达成的拥有多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特征还有什么?首先要建立一个透明的汇率协调和调节机制,其目的既要防止短期汇率过渡波动,对经济造成影响;长期又要能够调节,因为汇率如果长期失衡,却无法调节,也会造成问题。具体的调节机制,可以利用SDR(特别提款权),但参照欧元区正式成立前的汇率调节机制和经验,让各主要货币对SDR的汇率在一定范围里波动。这不是将SDR培育成超主权货币,而是将它变成汇率调节机制的一个錨、基准点,其他主要汇率可以围绕它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
 
中国金融体系的三大改革
 
建立这样一个多储备货币的体系,中国需要做什么?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也是中国金融体系目前最重要的三个改革。
 
第一,中国汇率需要和美元双边脱钩,准许双向波动。中国长期盯住美元,这在历史上起过很好的作用,但现在的时机已到,应该和美元脱钩。脱钩的好处首先是有利于宏观调控。以前中国采用从紧的宏观政策害怕热钱进来,反而会产生不利后果。如果汇率对美元可以双向波动了,热钱就不太敢进来了,中国的宏观调控就会更有效,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就更大。中国央行过去几个月已经开始准许汇率双向浮动,不再是单边的升值。比如3月份,对香港出口减少带动整个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人民币贬值使得套利的热钱进入大大减少,这是好事。但长远地看,我仍然觉得人民币不会有大幅度的贬值,但一定要有双向的波动性。
 
第二,资本帐户要开放。这有两层意义,一是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兑换。这块中国做的并不是特别好,不是很深入,在很多项目下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尤其是外向型的资本流动(去国外投资)。资本账户开放的第二层意思是准许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跨境流动。比如说沪港通,就是人民币直接到香港去购买港股;还有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跨境的钱经由香港转回内地,这也是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这是中国特色的资本账户开放。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首要的条件就是可兑换,但中国并非如此,反而是跨境先流通,然后可兑换。
 
在近期内可以首推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在资本项下跨境流动,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中国的风险比较小,我曾带领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的一个研究团队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的风险做过专题研究,结论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对境内经济宏观和微观的风险都是可控的——原因是人民币不管跨境还是不跨境,银根其实还在央行手里,回流后对境内经济的风险完全受央行控制。我们应该在自贸区中建立用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交易平台,这包括大宗商品期货、国外股指基金、人民币跨境的贸易融资票据,可以在自贸区建立平台来交易,但用人民币计价和支付,境外的人民币可以进来,中国的人民币可以出去,这就是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如果担心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自贸区可以先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跨境流动。
 
同时,人民币的资本项下可兑换也非常重要。如能加速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使得企业和老百姓可以自己去换成外币,到境外投资,同时也包括境外的钱可以进来。但目前的阶段应该鼓励更多的钱出去,这将满足中国企业和居民投资国际化的需求,这是为了实体经济服务必须要做的,当然会有一定的风险,甚至对中国的金融企业也许有一定的冲击。但中国目前外汇储备接近4万亿,也可以考虑对跨境流动资金过多时采取征税(也就是所谓托宾税),这样的话风险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也可以倒逼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
 
第三,要尽快推动中国国内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这包括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企业要去行政化等。中国金融企业中行政化的趋势,尤其是国有大型金融企业中的行政化趋势,是阻碍中国金融市场化发展的重大制约。只有金融机构真正按市场规则行事,才能促进中国金融产品和市场的发展。
 
如果这三项改革做好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就迈出了一大步,其他国家也更有信心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我相信在十年后人民币国际地位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才能真正为十年后总量全球第一、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实体经济服务。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