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国际金融报》刊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吴飞教授的采访报道,关于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吴飞教授提出,要确立多元化投资或者融资的主体,以财政引导,民营投资的融资方式,打造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我们需要怎样的城镇化
你眼中的城镇化是什么样的?是从农民变成城里人,从农村搬入城市,享受现代化的设备和感受城市的气氛?还是围绕着城市的变化所发生的一系列转变?在新西兰定居多年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MBA项目主任吴飞在回国后,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城镇化的进展迅速,并从中体会出中国城镇化的不同之处。
在回国之前,吴飞居住在新西兰一个小镇上,买下新西兰的住所时,吴飞所居住的小镇还很荒芜,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小镇逐渐有了更多的居民。紧接着,银行、医院、学校也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如今,吴飞居住的这个小区已经非常成熟,成为新西兰城镇化的一个缩影。
城镇化加速
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0年时,中国城镇化率仅有36.2%,而到了2012年的时候,这个水平已经提升到了52.6%。
不过,这一城镇化的速度发展之快背后却是异常集中。
富国城镇发展股票基金经理汪鸣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城镇化一个问题是相对集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三大城市圈以不足中国4%的土地面积聚集了中国18%的人口,为中国贡献了超过40%的GDP;另一个问题是相对粗放,近20年中国城市面积增速两倍于同期城市人口增速,城镇面积扩张速度超乎寻常。
这种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方式的转变。
日前,在智慧城市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发表主题演讲时开门见山地表示,要让中国经济能再进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转变增长方式。未来,一个增长型中国最波澜壮阔的就是城镇化。
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太平洋商学院院长严介和也在上述论坛中表示,过去工业化促进城市化;未来要城镇化引领产业化。现在利用放大城市经济总量,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最终提升城市经济质量,这就是城镇化的路径。
挑战何在
上海元亨祥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方在当天的论坛中表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进程当中,面临的挑战巨大,例如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粗放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资源布局与资源成长能力不匹配、城市资源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城市运营机制仍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盘古智库理事长、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则认为,目前小城镇、中小城市和特大城市如何分布是优化布局的关键点。“十八大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目前看来,四化同步最关键的在于信息化,所以智慧城市成为了四化同步很重的抓手”。
易鹏认为,城镇化建设需要关注几个重点:第一是通过制度改革培育更多符合城镇化的金融产品;第二就是中央政府目前正在推的建立政策性的城镇化的银行,就是利用政府的手引导他的资金投入有效的地方;第三是破解当前城镇化的资金问题,还要技术和红利。
如何融资
在城镇化建设中,无法避免的问题是资金从何而来。专家们讨论出一致的观点则是:民营经济应该占主导。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认为,考虑新型城镇化的时候应该考虑新型的融资方式,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到了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趋势,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到了允许采用各种各样多渠道的方式来拓宽城市建设的融资渠道。
吴飞也提出,必须要确立多元化投资或者融资的主体,以财政引导,民营投资的融资方式。“打造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目前,银行计划融资占地方债务的比例过高,需要其他金融创新。比如发展债券市场。”
宜信财富首席财务管理专家吕琪额直言不讳地指出,城镇化的发展非常需要社会资源的介入。一方面,是要从机制上打开,把社会资本引入到城镇化发展中来;另一方面,政策上应该也有一些好的帮助,比如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