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商业周刊】钱军教授:我在美国感受媒体之变
发布时间:2014-03-13 浏览次数:5866次

近期,《彭博商业周刊》刊载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钱军教授题为《我在美国感受媒体之变》的文章,本文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第一时间》专栏系列。

我在美国感受媒体之变

传统媒体不只是受到新媒体冲击这么简单,真实的状况是已濒临死亡,在免费资源泛滥的当下,很多人还是愿意付费看纽约时报网上的文章。

新媒体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变革”在2014年愈演愈烈。在过去的几年间,传统媒体人跳出原先打拼多年的媒体,纷纷投往新媒体实践。前《中国企业家》主编牛文文,现在专注于做“黑马营”,向10万用户免费送杂志。他最近撰写《传统媒体必死 美国创新无包袱 中国则相反》一文,直接建议大家“如果还在传统媒体干,就赶紧别干了,你放下一个旧世界,拿起一个新世界”。

新媒体所引发的冲击到底有多大?如何拯救传统媒体?我来讲讲在美国生活时的感受。

我在美国生活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纽约时报》,这是美国报刊里面最有名、最好的报纸之一。一般美国人说,如果你要学英语、写作文,什么程度算完美,看《纽约时报》就行了。

美国高中、初中老师教英语的时候也常说,想学习什么是议论文,可以去看《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想知道什么叫记叙文,可以去看《纽约时报》对一个事件的描述。除此之外,《纽约时报》有时候还刊登书评、小说,各式各样的内容都有。甚至是体育报道,《纽约时报》也可以写得很有深度,辞藻华丽。

但即使如此,它还是抵不过新媒体普及后给它带来的巨大冲击。近几年,《纽约时报》的财政陷入了困境,这是由于其原有的两大块收入来源都出现了较大的收缩。一方面,读者减少了,传统报纸的需求量减少了。很多人更偏好拿着iPad在网上浏览新闻,而不是拿着大版面的报纸,尤其是年轻人。另一方面,由于读者减少,广告收入也随之减少。因为相比微信、Facebook或者谷歌,报纸在广告效应上完全不具备优势。

事实上,这个行业不是只受到新媒体冲击这么简单,真实的状况是已经濒临死亡。我说一件小事你就可以了解:我住在波士顿,每个星期都看《纽约时报》,后来有一天我收到通知,每周日送报的时间要延到八点半之后,因为公司要减员,原来送报的人现在一人要送几个镇的报纸,时间不够。公司的财政状况可想而知。
那么,该如何拯救这些传统媒体?

我认为,由谷歌、Facebook、苹果这些拥有网络硬件基础的新媒体公司来收购它们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对前者而言,传统媒体还是存在自己的优势的。还是拿《纽约时报》来说,前面提到,它的文章写的很好。20多年前我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觉得大众类的报纸《USA Today》读起来好懂,而《纽约时报》读起来很困难,虽然每个词都认识,但是接起来就不明白了。

现在过了很多年再看,觉得《USA Today》确实写得通俗了点。正是因为如此,《纽约时报》在如今还能保有一定的客户,在免费资源泛滥的当下,很多人还是愿意付费看它网上的文章,《纽约时报》现在的盈利基本就来自于这块业务。而传统报纸确实已经很难贡献利润了,像我回国前住在波士顿,原来是订报才送报纸,现在只要订了网上的,就免费加送报纸。

比起美国,中国传统媒体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媒体属于受保护的行业,外国公司很难参与竞争;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报纸发行量大。但新媒体对他们造成的压力还是存在的,因此,如今他们也急需寻找新的出路,希望美国报业的转型能对中国同行有所启发。

我在美国感受媒体之变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