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朱蕾教授解读余额宝的“爱”与“怕”
发布时间:2014-03-13 浏览次数:6115次

3月7日,《新民晚报》发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朱蕾教授的专访报道,关于备受追捧余额宝,朱蕾教授提醒说,余额宝的明星效应很容易让投资者看不到它背后隐藏的风险。

隐藏在高收益背后的风险——专家解读余额宝的“爱”与“怕” 

余额宝推出后,因其远超银行活期存款收益而备受老百姓追捧。那么,余额宝到底存不存在风险?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财务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访问教授朱蕾近日对此作出讲解。

朱蕾分析认为,“余额宝”不过是让支付宝用户购买了一款货币基金。但就是这样一款并不复杂的产品,能如此迅速的发展得益于目前市场资金的紧张。这样的收益率不一定能长期维持。支付宝的优势还在于提供其他平台无法给予的便捷性:虽然一般货币基金也可以做到T+0赎回,但必须等到当天收市清算后资金才能到账。但支付宝利用自身信用中介的职能,可以让客户做到余额宝账户实时消费和向支付宝账户转账,这是一般货币基金无法提供的服务。

朱蕾同时提醒说,余额宝的明星效应很容易让投资者看不到它背后隐藏的风险。余额宝说白了就是货币基金在支付宝平台上卖,这就造成了两层风险:

第一层就是货币基金本身的风险 据天弘基金披露的数据,余额宝基金超过80%投资的是银行协议存款。剩余的投在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等低风险货币工具。虽然货币基金一般来说风险较低,流动性好,但也不能保证不出事。最好的例子就是在刚刚过去的美国金融危机中,没有发生银行被挤兑的事,却发生了货币基金被挤兑的事。原因是投资者怀疑货币基金持有与雷曼兄弟有关的债券,大量巨额赎回,最后货币基金被迫关门大吉。

第二层风险来自于互联网 黑客入侵、系统宕机等技术问题都可能将投资者的资金置于危险境地。由于余额宝规模太大、涉及面太广,以至于轻微的技术故障或者不利新闻都可能会引发被挤兑的风险。此外就是内部监管。

大银行虽然收益低,但内部有较强的各种监管措施。比如银行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内部有一套专业的风险控制工具,这些措施经过了一定的考验。此外,银行背后有政府的信用担保和多年经营的信用积累。而余额宝在风控方面是一个“黑匣子”,谁也不知道它内部有无监管措施。如果有,是什么?又是否有效?

朱教授同时提出,余额宝现象无疑给监管部门出了一个大课题。余额宝在思维上冲击了银行业。互联网的思维是以客户为中心,这正是长期以来银行所缺少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点上,余额宝也给银行上了一堂意义深远的课。

隐藏在高收益背后的风险——专家解读余额宝的“爱”与“怕”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