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朱宁教授:“钱荒”会成为常态 直到利率市场化完成
发布时间:2014-01-06 浏览次数:5512次

12月30日,《凤凰财经》发布我院副院长朱宁教授专访报道,对于年末再度出现的“钱荒”隐忧,朱宁教授认为,货币市场的“钱荒”现象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直到利率市场化深入充分完成。

朱宁:“钱荒”会成为常态 直到利率市场化完成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接受了凤凰财经专访。他认为,货币市场的“钱荒”现象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直到利率市场化深入充分完成。既反映了对四万亿刺激后过分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调整,也反映了下一阶段利率市场化的需要。

凤凰财经:近日,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上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突然趋紧,让人想起6月份发生的“钱荒”,有人说这是“钱荒”第二季,您觉得这次和上次钱荒有什么不同?

朱宁:三点不同: 1. 上次全无准备, 这次金融机构有了一定防范; 2 央行的态度和应对措施不同, 这一次更加透明和及时;3.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降低了,美联储以明确给出了量化宽松推出的计划。

三点相同: 1. 都有很强的季节性因素(季度末和年末);2. 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期限的严重不匹配和流动性紧缩有可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3. 都反映了中国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体系的连接越来越紧密。

凤凰财经:这次“钱荒”的原因有很多解读版本,内外因素都有。外部因素是美联储宣布消减购债,内部因素是财政存款下拨进度偏慢,央行停止逆回购,银行信贷短拆长用结构扭曲等等,您觉得最本质的因素是什么呢?

朱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期限的严重不匹配和全社会资本资源严重错配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

凤凰财经:央行这次的反应还是很快的,通过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向市场注资,但是缓解作用有限。央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朱宁:取消隐性担保,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建立和完善征信体系和存款保险制度。

凤凰财经:现在是银行、企业一直缺钱,但是整个社会融资总量却不低,外汇占款也没有下降。央行如果收缩流动性就造成钱荒,可是释放流动性呢又会引起通胀等其他问题,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朱宁:这是中国经济目前错综复杂的两难境地的一个反映。全社会因为四万亿刺激政策导致资源错配,进而导致了目前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两难。只有利用“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才有可能解决目前的问题。一方面, 要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又要防止更多的扭曲和资源错配。

凤凰财经:现在银行和央行的关系很微妙,从以前“央妈”和“孩子”的关系,变成了互相博弈关系。您怎么看待这种关系变化?

朱宁:商业银行过往以来一直承担了商业和市场职责之外的支持央行货币政策执行的作用。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和银行体系的逐渐市场化,商业银行的政策职能逐步减弱,央行的监管也从原来的托底和保证转化为对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凤凰财经:今年以来央行一直的试图收缩流动性,近期钱荒让股票市场大跌,而明年IPO重启,您认为央行会不会继续保持收缩的趋势,短期注入流动性的力度能有多大?能维持多久?

朱宁:会持续审慎货币政策,短期注入流动性的速度和力度都不会太强,时间也不会很久,更多是维持金融体系稳定,而不会大规模扩大货币投放或者信贷规模。

凤凰财经:您认为“钱荒”以后会是经常发生的事件吗?还是只是一次性的,或者阶段性的?

朱宁:流动性会比过去几年明显紧缩,既反映了对四万亿刺激后过分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调整,也反映了下一阶段利率市场化的需要。直到利率市场化深入充分完成,流动性收紧会逐步成为常态。

凤凰财经:现在有一种观点提到“流动性黑洞”,说中国大量资金投到产能过剩、低效率、重复建设等方面,从而形成了一个黑洞,不停吸纳流动性。而这些项目很大一部分是当年四万亿时发生的,现在是付出代价的时候了。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朱宁:比较同意这种说法。由于资金投入太多周期长,回报低的项目,导致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时间期限错配,流动性缺失,是直接导致钱荒的主要原因。

凤凰财经:您怎么理解李克强总理“去杠杆化”的思路?

朱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是目前经济调整环境下化解金融风险,转换经济增长模式,从追求速度到保证质量的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利用增量保证现有金融体系的安全,另一方面,要引导新增资本按照市场精神,进入可持续的投资领域,同时带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朱宁:“钱荒”会成为常态 直到利率市场化完成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