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SAIF专栏】张春教授:利率市场化改革需尽快明确时间表
发布时间:2013-12-27 浏览次数:6206次

12月2日,第46期《中国经济周刊》推出《中国金融改革之路访谈》SAIF专栏之七,我院执行院长张春教授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是中国经济转型、减少过度投资的助推器,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需要尽快合理规划出时间表和进度图。

利率市场化改革需尽快明确时间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亦撰文表示,将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预示着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在即,将为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是中国经济转型、减少过度投资的助推器。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需要尽快合理规划出时间表和进度图,以此给银行施压,以便银行提早做系统性准备。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路径与节奏将是怎样的?

张春:就在今年上半年,我们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下限。我们之前的实际贷款利率本来就很高,放开下限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利率市场化改革更重要的一步是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而且我们应该要有勇气完成这一突破。

开放存款利率的上限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当然,也要有不同的节奏和路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放开的,对于放开的幅度以及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中国经济周刊》:利率制度的改革进展缓慢,是否与现有的大型银行所施加的压力有关?

张春:银行对此施加的压力是肯定存在的。但如果银行都说还没有准备好,就因此完全不放开,那么银行永远都不会准备好。

当然改革需要循序渐进。我认为需要合理规划出时间表和进度图,比如我们现在就制定了一年以内要放开的时间表,那么银行就有压力需要准备。如果不给银行以压力,永远在说放开,却又一直说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不能马上放开,那就永远裹足不前。

其实,去年允许存款利率最高上浮10%后,我觉得应该再过一段时间,比如,半年或一年,监管层可以再放开一点,结果至今仍然没有动静。当然在改革过程中,也应该注意风险控制,比如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中国经济周刊》:存款保险制度已讨论多年,但为何一直难以推出?

张春:从表面上看,这一制度迟迟未推出的压力来自银行,但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国家觉得市场里面真正赚钱的只有银行,而且赚的钱大多进入国家财政。所以,如果银行业利润下降,会对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影响。

也可以说银行业靠利差赚取的利润,其实源于国家对老百姓变相征收的另一种税赋:通过人为压低存款利率,减少老百姓的存款收益,而让银行赚取了更高的存贷款利差收益,这就近似于老百姓给国家又交了一笔税。

在实体经济中,产品的价格定价仅仅是一个市场、一个行业的定价。但在金融领域,价格却牵涉到所有的行业。利率是经济当中最根本的一个定价,利率定价不合理,那么整个资金的合理配置都会受到影响。

中国目前存在着部分国企投资过度、中小企业则投资不足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利率被人为压低。需要钱的企业拿不到钱,不应该拿到钱的企业却又投资过度、浪费过度。如一些有关系的国有企业,就可能拿到利率很低的贷款。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减少过度投资,就需要更合理的利率。所以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尽快推出明确的时间表。

《中国经济周刊》: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在即,是不是也是告诉市场,国家未来不会对银行的资产做隐性担保?这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张春:这个影响不会太大。现在是国家对银行所有的存款做了隐性担保,因此银行也都缺乏风险意识,银行的风险也在增加,却没有市场压力,因为它知道,反正国家会来救我。

如果监管部门出台规定只对100万以下的存款做担保,100万以上不做担保。那很多人对100万以上存款的风险就会慎重考虑,这样对银行就会有压力。这对银行审慎经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是很重要。

利率市场化改革需尽快明确时间表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