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SAIF专栏】朱宁教授:做好金融创新 政府应与市场划清边界
发布时间:2013-11-27 浏览次数:5559次

11月4日,第42期《中国经济周刊》推出《中国金融改革之路访谈》SAIF专栏之五,我院副院长朱宁教授认为,市场的力量能够推动个人消费金融体系的发展,我们应该对市场有信心,政府则应把自己和市场的边界划清楚。

做好金融创新 政府应与市场划清边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金融与财富管理等金融创新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消费金融的使命,正在于如何能够更好地将金融市场、消费行为与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认为,市场的力量能够推动个人消费金融体系的发展,我们应该对市场有信心,政府则应把自己和市场的边界划清楚。

他认为监管层对此的主要职责在于宏观审慎监管、系统风险的防范以及对违法行为的追究。如果政府一味为个人消费者或企业提供隐形的信贷担保或救助的话,只会导致市场越来越扭曲。任何金融创新只要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并被消费者接受,就表明它是好的创新。

显然监管层的思路也在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日前透露,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制度设计已基本完成。这意味着政府将逐渐放任市场自行主导金融机构的存亡,不再实施过多干预。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现状怎么样?与国外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什么差距?又应如何加强自身信用体系的建设?

朱宁:相比发达国家来说,我们消费金融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消费金融给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体量相对较小;二是给消费者提供的融资方式局限于信用卡、人人贷或学生贷款等等。无论从体量还是方式来说,可提供的产品种类较为有限。

在美国,消费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包括消费信贷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还有票据贴现公司、当铺、邮购公司和综合租赁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我国目前能够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仅仅限于银行或者小贷公司,但在海外,信用卡的发卡公司只是提供信用卡,可发行信用卡的主体则涵盖有电商、商户、加油站、学校等等,它们都可成为提供消费金融的主体,比我们要丰富得多。

我国消费金融的土壤、环境也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包括:消费习惯保守;信用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缺乏创新产品等等。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国际化(出国、旅游人数增多)等因素影响,中国的消费金融环境会逐步变化。

但消费金融如果要大规模发展,必须得建立一个完善的征信体系。比如阿里巴巴就建立了对各家商户的征信体系,但其涵盖面较小。

无论是政府机构或者是第三方商业机构,都需要建立大规模完整的征信体系,才能识别消费者的信用级别。只有对不同信用级别提供不同的信贷优惠、利率优惠,才会激励厂家和消费者关注自己的信用质量和信用评级,同时也才可以使消费者注意防范不当的融资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中国经济周刊》:我们将如何建立更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体系?“余额宝”等新的金融产品,会对消费金融带来哪些影响?这类业务将对传统的银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朱宁:与上一问题类似,我们首先还是需要有完善的征信体系,才能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当前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会给今后的消费或融资带来什么影响。只有更好地识别个人的金融消费需求才能够实现金融创新。正是由于存在购房、购车和入学需求,才有房贷、汽车贷、学生贷等金融产品。

另外,我们还需要对风险给予一个正确的判断和估价,之所以现在金融机构不愿意推出很多产品,很大的原因是担心会出现违约和恶性骗保骗贷的行为。今后需要从政府层面来推动立法约束或者禁止这类行为,市场参与者才会通过交易互相了解建立信任,降低风险。

我们也应注意,市场的力量大致能够推动个人消费金融体系的发展,我们应该对市场有信心。政府应该把自己和市场的边界划清楚,一味地为个人消费者或企业提供隐形的信贷担保或救助的话,只会导致市场越来越扭曲。任何金融创新只要能被消费者需求所接受,就表明它是好的创新。

如何更好地将消费行为与消费者联系在一起,是消费金融的使命。监管层对此有三个很重要的职责,第一是宏观审慎监管,第二是系统风险的防范,第三是对于违法行为的追究。从技术上来讲,政府的监管职责并没有包括是否对创新产品进行限制。

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一类的业务,对银行有一定的压力,可以倒逼银行苦练内功推出更好的理财产品,消费者也因此受益。这甚至对于今后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以及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都大有裨益。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过多年经济发展已经涌现出富人阶层,现在的国内银行也开展了私人银行业务,目前中国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处于什么水平,还有哪些不足?

朱宁:目前国内的私人银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毕竟国内富人阶层的出现也才十多年,这可以理解。而海外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已经经历了三四百年的发展历程。 我们传统的金融机构,无论是券商还是银行,对此业务都没有深刻的理解。

这是一个复合型的业务,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首先要求一个人既有丰富的金融方面的知识又同时具备很强的客户服务的态度,而要将这两方面都结合起来,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挑战不小。

其次,这一领域也面临人才短缺。能够从海外引进回来的人才很少,而且很多国际人才也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语言。我们高级金融学院或许能够成为财富管理人才培养的很好平台。我们拥有高端人群的生源,又有教授是金融方面的专家,同时还有第三方专业的教学平台,但我认为人才的培养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一些民营企业正在申请银行牌照,民营企业进驻金融行业,对于财富管理业务来说会带来哪些变化?

朱宁:我觉得短期之内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虽然很多民资都想进入金融行业,但是具体实施的阻力还蛮大。

第一,创立新的金融机构本身比较困难,并且整个银行金融体系已经固化了,新的进入者会面临严峻的竞争态势,短期之内不会对行业有很大影响。

但从长远来看,民营企业的进入会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发现真正的均衡利率、公平的资金市场价格,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

第二,有更好的机会去服务现有金融领域没有服务到的部分,比如家庭客户和中小微企业。

第三,他们没有国资的背景,在风险管理、运行、内部管控方面可能会更加灵活,所以他们在财富管理方面也可能走在传统银行的前列。

做好金融创新 政府应与市场划清边界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