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专家建议尽快厘清自贸区与银行同类业务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3-11-19 浏览次数:5461次

11月12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我院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室潘英丽工作室承办的“自贸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徐汇校区成功举行。《文汇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专家建议尽快厘清自贸区与银行同类业务的关系

在昨天由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主办的“自贸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如何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以自贸区为支点撬动中国稳健有序的金融改革与开放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认为,自贸区的离岸金融业务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自贸区不同,上海并不以吸引外资为目的,而是希望以开放来促进改革。

打造中国资本输出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认为,上海自贸区应打造中国资本输出的服务平台。

自贸区设立后的资本流通功能,将可以解决发达国家与我国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比如现代服务业对发达国家开放,让国际上顶尖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落户。通过提供一流的服务,也能够吸引国内准备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将总部落户在自贸区。这样形成有序的供给和需求平衡,建成一个资本输出的服务平台。其次,自贸区要培育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体系。据了解,央行正在筹建贸易融资的汇票交易市场。另外一些产品可以尝试,比如CDR——标普500指数如果通过CDR方式到中国挂牌,也相当于一个国际板。再加上证监会同意让在中国有分支机构的跨国公司在自贸区发行人民币债券,上海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的中心。

重视离岸金融风险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自贸区将实施的是有限渗透的离岸金融模式,要与现有的四家持有离岸金融业务的银行厘清关系。

目前交行、招行、浦发、平安4家商业银行有离岸业务试点资格,在央行和监控部门的严格管控下,总资产300多亿美元,其中交通银行占了三分之一。整体规模不大,但很规范平稳,不良资产比例非常低。其中,交行几乎没有一笔不良资产,资金在境外运用,存款也吸收自境外。

连平指出,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资本输出大国转变,未来中长期在境外的金融服务需求非常大。离岸牌照是总行的,总行提供服务和海外分行提供服务,性质并不一样。已有的离岸业务和现在自贸区里新崛起的离岸业务是什么关系?目前各家银行完全没有厘清。自贸区设立后,随着FTA帐户的活跃,将来会有迅速发展,银行应当予以研究。

他还认为,离岸金融在自贸区内作为一个配套发展起来,毫无疑问是一个金融风险区域,需要加以高度关注。不能轻视离岸业务管理,有限渗透的离岸金融模式有助于把这个风险控制住,使得未来自贸区试验能够成功,也可以保证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等改革能够比较平稳地向前推进。

让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

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副院长鲍建平表示,自贸区给了上海成为大宗商品交易定价中心一个巨大机会,要实现这个目标,还必须提高国际化程度。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如果中国的期货市场没有国际化,那么功能发挥是非常有限的。天然橡胶交易,中国占90%的比例,但价格还是参照东京的定价,正是因为我们投资者机构中没有国际投资者。

国际化,首先是允许境外投资者应该参与。法规现在已经松动,境外投资者可以参与到国务院批准的产品交易。其次是交易的规则、法规以及风控、技术等应该跟国际惯例进行接轨。第三是产品的转型,现有产品主要是为国内投资者服务的,很多国际投资者需求的产品还有待开发。

自贸区成立给了“怎么做”一个机会。现在的设想是,第一要建立满足境外投资者参与的国际平台,第二是实现国际惯例的不含税净价交易,第三是保税交割便利国际投资者,第四是进行多币种结算。最终的目的是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

专家建议尽快厘清自贸区与银行同类业务的关系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