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钱军教授:应按国际惯例进行金融体系变革
发布时间:2013-09-12 浏览次数:7718次

9月2日,《国际金融报》刊登我院钱军教授专访报道,他表示,改革应该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金融体系的变革,加强金融监管,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

金融家俱乐部里的朗朗“读书声”

9月2日,《国际金融报》刊登我院钱军教授专访报道,他表示,改革应该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金融体系的变革,加强金融监管,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

金融家俱乐部里的朗朗“读书声”

在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中,有一处绿草成茵,古树葱郁的英式建筑,1873年,那里曾是英国领事官邸的办公场所,如今,已然成了金融家的俱乐部,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读书声”,埋下一颗颗金融创新的种子。

作为“金融领袖读书会”的创始人和策划者,陆家嘴-外滩金融城研究院院长兼陆家嘴金融城图书馆馆长、外滩私人银行与家族财富史图书馆馆长史忠正选择这座英式建筑似乎别有深意。

在“外滩源壹号-金融家俱乐部”里,史忠正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娓娓道来:“17世纪伦敦开始造城时,商人们从金丝雀码头卸货登岸,聚集在一起喝咖啡、谈生意,就此埋下了现代金融的种子;如今,上海正在积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我希望能给中国的金融高管和实业巨头找一个喝咖啡、聊金融的去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地方,还能聆听大师的智慧,共商改革的大事。”

读书会,

业界领袖的金融“社交”

这些天,史忠正变得愈加忙碌。虽然平日里,上海陆家嘴-外滩金融城研究院和陆家嘴金融图书馆的事务已经非常繁重,但是,2013秋季金融领袖读书会的组织与策划让他一刻不得闲。

作为上海陆家嘴-外滩金融城研究院与陆家嘴金融城图书馆联手打造的重要平台,“金融领袖读书会”以书荟智,为活跃在金融一线的金融家,包括商业银行家、投资银行家、金融投资家、金融资本家提供理论、策略、思想和智慧支持。

“这是一个精湛之师,精致之学,精读之书,精英聚合的平台。”对于自己的“杰作”,史忠正不吝啬溢美之词,“我们为金融领袖和商界精英策划了一场‘读书会友’的聚会——环境,大气、高贵典雅;气氛,轻松、精致闲适;讨论,自由而不失深度;社交,高端而不失广泛。”

记者注意到,读书会的讲师清一色地邀请了国内外顶尖的一批站在学术前沿,享有崇高声望,慧智洞察金融与经济和社会走向,影响国家金融与经济和公共决策方向的金融家、金融学者、经济学人以及国际问题、社会政治、文史哲等领域的睿智名师。

史忠正和这些“大师”关系甚笃,在他看来:“他们中的中国专家学者代表国家智慧,外国专家学者则分享国际智慧。他们器识为先,知行合一,通过以书荟智,为中国的金融界和实业界以及金融政策制订者和金融监管实践者提供理论、策略、思想和智慧支持。”

除此之外,读书会讲授的主题纵横金融与财富、金融与社会、金融与经济、金融与政治以及金融与民生祉福和国家强盛等广泛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聆听者都是金融界的显赫精英:他们中有经营着货币和信贷金融的商业银行家,有操盘着证券和公司金融的投资银行家,有掌控着数亿到数百亿基金的投资家,还有游弋在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市场的资本家。”史忠正颇为自豪地说,与此同时,拥有数亿身价的新贵创业家、拥有数百亿资产的家族实业家、以及经营数千亿产业规模的国资企业家也是读书会的座上宾。

史忠正认为:“正是这些显赫精英、显赫豪门、显赫名流构筑了大上海和国际金融中心显赫的思想交流和髙端社交圈的平台。”

聚名流,

高端社交的金融“融合”

9月7日(星期六),2013秋季金融领袖读书会将在金融家俱乐部如期举行。这一次,读书会的主题是,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危机与防范。

目前,已经确认出席的金融圈和实业界精英中,不乏商业银行家、投资银行家、金融投资家、金融资本家;新贵创业家、家族实业家、国资企业家;以及金融学者策仕、金融学名家教授、金融新闻出版人、金融监管高官。

“除了读书会,我们还会筹划晚宴和‘书香,琴韵,炫舞’晚会,邀请银行家、金融家与各界精英名流欢聚交流。”史忠正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这一次,为了配合2013秋季金融领袖读书会,我们筹划了一系列高端社交活动。”

记者了解到,这个系列的高端社交活动将以“书香、琴韵、绚舞、华彩绽放外滩源”——外滩私人银行与家族财富史图书馆收藏姚蔚珺新书庆典,暨外滩源迎中秋名曲欣赏音乐与东方舞晚会拉开序幕。

姚蔚珺是现任上海梅塞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市场销售总监,她的新书《给自己一点掌声》讲述了如何从一名童星蜕变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在书中,她还分享了提升外形魅力和勇气智慧的秘诀。

话改革,

经济转型的金融“筹码”

谁将成为2013秋季金融领袖读书会的“导师”?谜底终于揭开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金融学博士、金融机构知名研究专家钱军的名字赫然在列。面对这些金融高管和业界精英,温文尔雅的钱军显然底气十足。

翻开钱军的个人履历,这位美国波士顿学院卡罗尔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身兼多职,声名赫赫。他曾在多个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并担任中国国际金融会议组织委员会联席主席、全美中国金融协会主要学术顾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机构中心研究员。

在美国做了十数年金融研究和金融教学后,钱军萌生了回国发展的想法,并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任职。直到几个月前,钱军毅然决定定居上海。

当被问起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时,钱军显得十分坦然:“中国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时期,我希望参与其中,为改革做点贡献。更重要的是,回国能让我与决策部门更多、更近距离地交流,而上海、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前不久,当《国际金融报》记者来到钱军的办公室采访时,不到10平方米的格局仍显得有些空荡荡。他告诉记者:“东西还来不及整理,教学和研究任务已经接踵而来。最近,还要准备金融领袖读书会的相关资料。”

对于忙碌的工作节奏,钱军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有些乐在其中。当话题进入学术领域,他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钱军说:“中国经济转型,金融改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金融改革究竟改什么?怎么改?钱军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深入浅出地分析:“改革应该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金融体系的变革,加强金融监管,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泡沫常常引发银行体系的危机。投资者常常通过外部渠道获取资金,一旦资金提供者不能获知投资属性,在有限责任与信息不对称的框架下将导致风险转移。而风险转移又将进一步驱使资金流向高风险的资产,同时投资者开始哄抬资产价格,使其偏离其基本价值。

“用以上理论解释中国的情况,一旦银行部门的不良贷款激增,而经济增长显著放缓,那么银行业的危机就可能降临。不良贷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的银行贷款,而这些贷款最终投到房地产行业。”钱军认为,“银行中的大量投机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而大量的房地产借贷和投资链条断裂的问题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如果短期内房地产市场迅速回落,庞大的未偿债务将足以触发一场银行业危机。由于投资者的资金可能来自于银行贷款,如果未来股市出现大幅下挫,银行业将同样面临严重问题。”

有意思的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最近一两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美国家庭负债率开始慢慢下降,就业率虽然恢复很慢,但处于改善的情况;此外,美国的很多企业有大量的现金流,财务状况相当良好。

“这些条件都证明美国房地产已经处于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在钱军看来,“美国经济能够迅速地从危机中走出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金融体系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这具体体现在较为完善的监管和更多地发挥市场主导力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危机爆发的前兆是金融自由化,信贷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证券市场和银行业相继崩溃。而在新兴市场,这些现象还伴随着汇率危机,因为政府必须选择降低利率以缓解银行业危机或提高利率以保护本币。

钱军进一步分析:自2001年起,尤其是2007年开始的最近几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在大幅增加。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帮助国家维持稳定的汇率,应对外债,也能用来缓冲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受到的突发冲击。然而,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导致对外资本过度积累,给经济带来通胀压力。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许多东亚国家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为抵消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中央银行对国内资产实施逆向调控或推行紧缩货币政策。以中国为例,主要的对冲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和提高准备金率;为了确保对冲的效果,还要加强对资本市场的控制。

“对中国和其他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及资本流动的平衡,就是让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这样预算盈余的国家能够不必囤积美元或投资于以美元计值的资产。”钱军提出了一个颇为超前的观点。

他补充说:中国飞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表明大量投机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如果未来事态逐渐明朗,人民币将不再会明显升值,那么这批投机资金可能会撤出。如果央行允许货币浮动,那么人民币会迅速贬值,资金的迅速流出也会受到抑制。如果央行和政府选择限制汇率波动,那么一场典型的货币危机就可能爆发,类似于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也被撤走大量资金,那么很可能会触发一场银行业危机。果断迅速地采取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会阻止双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货币危机的整体经济成本。

采访结束前,《国际金融报》记者试图向钱军打探读书会上的演讲主旨——金融混业带给中国金融改革的究竟是机遇还是风险?对此他“卖了一个关子”,邀请记者到现场聆听。不过,钱军还是稍稍“剧透”了一些内容:“简单的混业不是大问题,关键是监管和风险管控。”

金融家俱乐部里的朗朗“读书声”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