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朱宁教授:撒钱撒出来的钱荒?
发布时间:2013-07-24 浏览次数:6299次

7月4日,新浪财经刊登我院副院长朱宁教授题为《撒钱撒出来的钱荒?》的专栏文章。朱宁教授在文中指出,这次可控性的“金融危机”可能恰恰暴露出中国金融体系的若干个紧密相连的风险。而这些风险恰恰解释了为什么金融体系会在如此泛滥的流动性环境下出现惊人的“钱荒”。

撒钱撒出来的钱荒?

近期,国内出现的“钱荒”事件,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投资者和监管者的关注。很多人都很难理解,在国内目前宏观层面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怎么会发生这样微观层面的流动性枯竭。

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在短短的过去五年间,就从50多万亿翻番到如今的超过百万亿。流动性不可谓不充分。

但另一方面,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经持续困扰了中国经济有一段时间了。随着事态的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某些地方国有企业也传出了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的问题。

但这一次连一向家底殷实,赚钱多到“不好意思说”的银行都爆出资金紧张,实在不能不让人对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系统着实担一把心。

这次可控性的“金融危机”可能恰恰暴露出中国金融体系的若干个紧密相连的风险。而这些风险恰恰解释了为什么金融体系为什么会在如此泛滥的流动性环境下出现惊人的“钱荒”。

首先,包括房地产,信托计划,和理财产品在内的投机性资产沉淀了大量的资金和流动性。

其次,投机性资产流动性往往很差。无论是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是很多在产能过剩领域的重复投资项目,现金流都很薄弱,资金流动性差。

再者,投机性资产之间有紧密的相关性。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是众多的信托计划和理财产品,其现金流和流动性往往都紧密地和刚才所说道的流动性很差的投资密集型的项目绑定在一起。这种高度的相关性不但给借钱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流动性枯竭是筹措资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让银行完全曝露在对手方流动性匮乏的风险之下。

最后,投机性资产的价值对流动性和流动性增量极为敏感。系统流动性的闸门,控制在中央银行手中,连商业银行自己,也不知道机会的窗口那一天会被收紧,潘多拉的宝盒,很可能也会在同时被打开。

西方一些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曾经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提出,遵照凯恩斯主义的衣钵,应该从直升机上往下撒钱,借以鼓励消费和刺激经济增长。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国家争相QE,争相加速印钱,好像撒钱就是救治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

然而,远的不说, 日本在1990年资产泡沫破灭之后,实行了将近20年的量化宽松,好像也并没能带来特别大的起色,反倒是有很多日本是资金被国际投资者以套息交易(carry trade)的方式,注入到了世界很多其他市场里。

撒钱的另一大缺点,更是在这一次钱荒中暴露得淋漓尽致。政策层原本希望利用撒钱来刺激消费和鼓励实体经济,但撒到地上的热钱见到了热钱生热钱的机会后,就完全忘记了他们当初被撒到实体经济里的目的,纷纷忙不迭地投入到投机性的资产里面。这不但没能解决短期的经济增长问题,甚至扭曲了经济中资本要素的利率价格,进一步加重了经济中所固有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经济刺激政策,在短期固然可能有其可取之处,但是政策层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刺激政策很可能会带来对消费者、投资者偏好的影响和行为的扭曲。这种微观层面的扭曲逐渐传递到宏观经济层面,就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甚至经济危机。

这一次的钱荒,恰恰提醒了我们,撒钱也会撒出钱荒,刺激也有可能刺激出衰退。毕竟, 如果印钱和撒钱可以防止和挽救经济衰退和危机的话,世界上早就不会有经济危机了。
 

 

撒钱撒出来的钱荒?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