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刘铮教授:央行须关注通胀预期
发布时间:2013-03-20 浏览次数:6221次

3月20日,《国际金融报》刊发我院《教授风采》刘铮教授专题报道——央行须关注通胀预期。

央行须关注通胀预期

刘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特聘教授。现任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研究顾问,曾任美国埃默里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终身教职)。刘铮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

刘铮说:“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关系紧密,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必须保持独立性和透明度。”数据显示:2012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97.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低于年初设定的全年增速目标14%;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2月CPI涨幅达3.2%。

紧盯通胀预期

“如果货币政策是为了把通胀降至2%,那么,我们就应该盯住2%的目标。”在刘铮看来,“央行必须保持政策的独立性和透明度。制订相关货币政策的目的一定要进行说明,比如,为什么选择升息或者降息,希望达到怎样的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而不要让市场进行猜测。”

其实,老百姓对通胀有一个预期,这个预期和实际通货膨胀有着紧密的关系,甚至是通胀的重要决定因素。刘铮分析,通胀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成本,劳动成本或原材料价格上涨,让商家产生涨价的动机,“如果通胀预期稳定,那么成本的暂时波动对通胀的影响就会减弱”。

因此,刘铮建议,中国应该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做些通胀预期的研究和调研,央行应该对这一指标进行监督观察以便做出更优化的决策。另一方面,刘铮说,“中国应该在开放资本账户和人民币汇率浮动中,择一而行。”

2012年12月,刘铮和他的同事,美国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副行长Mark M. Spiegel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受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所持有的外汇资产利率大幅下挫,而中国国内资产利率仍然较高,这对中国货币政策形成了挑战。

“如果中国适度开放资本账户或者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那么全球金融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就能有所缓解。”刘铮一针见血地指出,“自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每年都有很大的经常项目顺差,在资本项目严格控制的背景下,老百姓不能自由地买卖美元资产或者其他货币资产,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又严格地把美元盯住。”

刘铮认为,无论是开放资本账户还是实现汇率自由浮动,都能在实质上减少由于资本流动而在国内产生的通胀压力,即便两者无法很快完全放开。

量化宽松难避免

2013年新年伊始,美国两党就解决“财政悬崖”达成协议,提高年收入4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税率,并将长期失业福利延长一年。部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方案的达成短期内将提振市场,但如果在减赤方面没有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债务触及上限等一系列问题仍将在未来威胁美国经济。

对此,刘铮判断,财政悬崖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损害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循序渐进的。那么,财政悬崖的遗留问题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刘铮分析,拉动中国经济的“一驾马车”——出口可能会受到不小的冲击,“出口企业就只好裁员或者关门,很多人就会失业,中国政府必须做好应对”。

“很多人抱怨美国人搞QE(量化宽松),美元一贬值通胀压力就要来了,但事实上这是现有的人民币自身汇率体制缺陷所造成的。”刘铮认为,“美国和中国战略伙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果美国的QE能够把美国的经济刺激复苏起来,对中国是有很大好处的。”刘铮强调,“量化宽松是必要的,虽然效果越来越小,但这是惟一的办法。”

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刘铮表现得比较乐观,他指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复苏,房价的上涨可以改善居民和企业的借贷条件,从而支持消费和投资增长。同时,美国的失业率也开始下降,这些趋势极有可能持续,美国的经济环境将在未来两年内出现改善。”

央行须关注通胀预期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